以青春之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以青春之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学生支援西部服务基层纪实
2024-10-10 大众日报 10版
  □ 本 报 记 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王 静 李民强
  坐标新疆阿拉山口市,连续几天,山东小伙冯旭都在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他一起忙碌的,还有同期刚刚入职的几位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怀着满腔热忱,深入社区进行科普宣传、处理居民来信来访、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等工作。
  “大学里,母校教育我们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解决基层农业发展难题,所以今年7月份毕业后,我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冯旭是山东农业大学2024届毕业生,刚刚结束入职培训的他,已经投入了火热的工作当中。
  在山东农业大学,像冯旭一样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基层治理等工作的志愿者还有很多。自2003年以来,该校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派遣的志愿者、基层工作者超过4万人。在这场青春的接力中,一批又一批山东农大毕业生以响亮的青春之歌,谱写着农大青年的奋进篇章。
  让梦想在西部绽放,用奉献书写青春答卷
  “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学校的招募通知,前期一直咨询老师和往年参加的学长学姐,如今终于光荣地成为了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孙鑫说,大二时,学校团委公众号的一篇西部计划召集令吸引了孙鑫的目光。她不停搜索、咨询着关于西部计划的信息,看到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故事和新时代西部的发展变化。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志愿服务。
  据了解,今年该校报名参与西部计划的青年学生超过400人,个别岗位需求比达到1:30,到基层去奉献青春力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人生选择。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这句话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如今我在北京工作,但仍旧会在某日睡醒时想念西藏的藏面,想念那座远方的小县城和那段难忘的工作经历。”这是2021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赵玉婕写在日记里的话,她先后服务于西藏日喀则亚东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和亚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期间,她仍与母校的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名不熟悉业务知识的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严谨、高效、能够独当一面的乡村振兴“排头兵”。而她的服务故事也影响着一批批的山农青年选择西部、奔赴西部。
  “老师,我服务期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啦!”“老师,我决定留在西部!”……一直以来,学校与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联系,致力于讲好志愿者服务西部的榜样故事,通过举办志愿故事分享会、线上线下宣讲会等,积极宣传西部计划的政策和意义,激发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校园内营造浓厚“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氛围。
  山东农业大学始终将西部计划置于重要战略位置,高度重视志愿者的选拔与后续培养工作,视其为锻造杰出人才、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该校不断加强宣传动员、完善选拔机制、优化培养体系。20多年来,近400名毕业生奔赴西部基层,扎根新疆、西藏、广西、云南、甘肃、青海等地参与服务,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光芒,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
  让志愿服务在基层闪光,用爱心点燃青春激情
  每年寒暑假,都有一大批热爱志愿服务的山农青年,他们奔赴偏远山区、乡村田野,走进乡村小学,为乡村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带领孩子们树立远大梦想,用实际行动践行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青春使命。
  “大二暑假,我跟随学校的支教团队前往贵州省铜仁地区楠杆乡楠杆完小开展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吃、住都在学校解决,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我们每天都很快乐,队友做的一碗白面我们也能吃得很香。”已经两年多过去,回忆起去贵州支教的点点滴滴,志愿者杨潇涵依然热泪盈眶,“就是当年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坚定了毕业后去西部的决心。”今年7月毕业后,这个山东籍姑娘踏上了赴新疆乌鲁木齐的列车,成为一名服务西部的志愿者。
  在山东农业大学,校园里活跃着知行助学协会、“麦田”支教团、红日青年志愿者协会等80余支志愿服务团队,助学支教活动遍及西部多个贫困地区。从2008年开始,志愿者们踏遍了贵州、新疆、云南、四川等九个地区,开展义务助学活动,多年来,他们不断改进创新课程内容,增加了工笔画、舞蹈、书法、农业知识科普等多样化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
  近年来,参与支教的青年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他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山区孩子筹集学习用品、衣物、图书等物资十万余件。通过“一对一帮扶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千余人,志愿者们走进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撰写家访记录76万余字。
  该校持续推进“双保障一引领”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志愿者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构建校志愿服务总队和学院志愿服务社团两级联动模式,以强化志愿者培训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构建服务平台、打造特色项目、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校地合作等,引导一批批山农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书写鲜活有力的青春故事。
  让人才在乡村扎根,用奋斗绘就青春色彩
  “好不容易走出农村,又回来,您后悔过吗?”“怎么才能让村里年纪大一些的农民更好地接受新兴农业技术和政策呢?”“学弟学妹们,投身‘三农’是使命,更是我精彩人生的开始……”在“就业大讲堂·青春榜样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上,青年学生与齐鲁最美高校基层毕业生、2004级园艺学院校友李丰亲切互动,向学弟学妹分享了自己辞去城市工作回村任职,把对家乡的挂念付诸实践的奋斗故事,她的就业选择和奋斗故事让同学们备受鼓舞。
  一直以来,该校定期举办校友论坛、校友讲座等深度交流活动,邀请在乡村基层就业创业的校友走进校园,面向在校青年学生讲述个人就业选择和奋斗故事,引导学生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到乡村基层建功立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实践育人“田间课堂”“行走课堂”。自2023年暑期至今,组织开展“万名学子联万村 我为家乡作贡献”暑期大调研,建设乡村振兴驿站,聘任学生科技专员,引导青年学生在乡村调研服务中厚植爱农情怀,在基层实践锻炼中提升强农本领,在创新创业中践行兴农使命。
  从2023年10月到今年7月,学校累计在全省7000个乡村建立乡村振兴驿站,鼓励青年学生扎根基层,为乡村送技术、解难题,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6月,学校创新“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考核模式,组织毕业生在产区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毕业汇报。今年暑期,683名指导教师、1025名研究生、136个工作队、7000名学生科技专员奔赴全省7000个乡村振兴驿站开展驻村蹲点服务,实现青年学生与乡村发展“双向奔赴”。
  “山农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来了就去地里、大棚里,与我们一起干活,给我们说怎么让庄稼长得好,确实很有帮助,希望他们常回来。”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灵山新村村民刘金旺不停地夸赞来自山农的乡村振兴驿站科技专员。“暑假期间这段难忘又充实的服务经历也更加坚定了我将来服务基层、奉献家乡的决心。”该村科技专员、公管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心怡说。
  该校党委副书记张然表示,今后,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紧紧围绕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全力激发共青团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中的关键作用,积极引领并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前沿阵地。无论是支援西部建设,还是扎根基层服务,都将成为他们在新时代绽放青春光彩、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共同为地方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与智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