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担精准破题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金融资本“精准滴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山东农担精准破题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2024-10-16 大众日报 23版

  山东农担工作人员、诸城办事处与合作社负责人一起查看粮食长势,并交流鲁担智慧服务平台使用情况。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实习生 龙女
  本报通讯员 肖玉璇 王淑杰
  农村集体经济在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东农担公司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创新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打造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截至9月末,山东农担已经累计为全省3.6万多个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156亿元,覆盖种植面积1110多万亩,相当于支持了220多亿斤粮食生产。
强协同,产业链式服务
  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性别失调、年龄失调,种植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一系列制约农业生产的问题,山东农担遵循“核心企业+订单”业务逻辑,通过构建农担、核心企业、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等多主体参与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业种植全产业链服务,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让村集体、农户分享更多现代化农业发展成果。
  山东农担联合地方党委政府,遴选辖区内管理规范、技术装备优势明显、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种业公司、面粉厂、饲料厂等核心龙头企业及农机合作社、农服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依托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开展订单式合作,通过全链条式、保姆化全程服务,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难点痛点,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潍坊诸城市后稷农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服务商通过合作模式获得收益30.49万元,计划在本村投建5000平方米石磨面粉厂、2000平方米挂面加工厂各一个,可提供就业岗位70余个,解决土地流转后村民就业问题,并为自产加工面粉产品注册商标“镰刀客”,打造一村一品知名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
促流转,推进土地入股
  “鲜有抵押物的农民+看天吃饭的农业+讲求商业效益的金融机构”,农业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农业生产存在融资“难贵烦”的问题。
  山东农担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和赋能公益功能等,引导金融资本低成本、高效率“精准滴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解决“钱从哪里来”难题。山东农担运用各基层党委政府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带动农户开展土地流转,推动大田托管模式落地。
  经当地政府推荐,山东农担鼓励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或流转至村集体合作社,由山东农担提供担保,村集体合作社申请贷款,贷款一部分支付农户流转费,剩余部分用于种植经营。同时,构建利益联结、互助共赢机制,保障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效益化,以农业新科技和数字化为驱动力,激活土地资源价值,有效服务村集体经济。
  例如潍坊诸城市龙都街道岭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织流转该村土地1793亩,减垄增地后增加面积约89.65亩;悯农农牧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农担公司向合作社提供300万元担保贷款,用于支付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和生产投入;托管商、合作社和村民按照4:4:2的比例进行分红,其中合作社分红收入的45%、土地增种面积流转费和增种分红收益均归村集体所有。
“双闭环”,全程公开透明
  山东农担遵循“平台+生态”的逻辑,集成智慧种植、B2B交易、供应链金融等系统,嫁接区块链、卫星遥感、大数据、银行共管账号等技术,对大田种植耕、种、管、收、销等全产业链数字化监管和资金管理,开创形成了“产业+资金”双闭环管理新模式。山东农担为各主体开通账户,在实现贷款资金种植全过程受托支付和资金流向实时监控基础上,粮食销售款汇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监管账户后,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再按合同约定比例进行利润分配。该账户体系下,“分布式记账”能够保障所有产业数据实时“上链”,确保信息记录真实、透明、准确;“智能合约”保障资金、利润按照合同约定实现高效安全自动清分,避免传统人工接触资金分账导致的侵占或挪用,真正“用钱不见钱”。
  山东农担顺应粮食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关键一招”,扭住产业振兴“牛鼻子”,形成双闭环监管,在全国首创“金融+科技”双轮驱动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推动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的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格局。截至9月末,该模式已在全省(除青岛外)15个市落地,累计支持1800余个村集体担保贷款2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