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俯瞰青岛,大沽河如一条舞动的彩色绸带,汇聚半岛气势,自北向南磅礴入海。大河两岸,产芝水库、棘洪滩水库碧波荡漾,官路水库建设如火如荼,正为当下和未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和支撑。
今年是山东高质量建设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的关键一年,青岛作为山东现代水网市级示范区,正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构建高标准防洪减灾网、高水平供水保障网、高效完备城乡排水网、高质量河湖生态网、高品质水文化景观网、高效能智慧水务网为抓手,统筹存量和增量,谋划建设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青岛现代水网,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青岛大地徐徐铺展。
蓄水固本、联水强网、活水赋能
构建市级示范水网新格局 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青岛是经济强市、人口大市,经济总量近1.5万亿元,常住人口超千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5%。面对资源型缺水的制约,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加,以有限的水资源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青岛多年来的不懈追求。
水资源格局影响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规划》引领,青岛市政府于2023年7月印发《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描绘青岛未来15—30年水务发展新蓝图。青岛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万光临介绍,按照国家和省级水网构架布局,青岛始终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根本遵循,牢牢守住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底线,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按照“蓄水固本、联水强网、活水赋能”三步走战略路径,以重大客水调引、输配水通道及骨干河流为“纲”,以其他中小河流、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灌区灌溉体系建设工程、水系连通工程为“目”,以水库、净水厂、污水处理厂、非常规水利用等工程为“结”,形成“五干十脉、五纵五横、两枢多点”的青岛现代水网总体布局,强化联网、补网、强链举措,提高水治理能力和水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青岛不断优化完善全市“一张网”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体系,市和区(市)两级水网实现合理有效衔接,西海岸新区“四干五库联全域,一带九水通两区”,崂山区“两源两网、多廊多翠、六库多点”,莱西市“一脉引领、三水交织、五湖互动、全域打造”,平度市“三干四脉、四水四河、一库多点”,各区市因地制宜,为山东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赋予了地方实践特色。
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在水网建设布局中,青岛始终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将节水摆在优先位置。棘洪滩水库向青岛供水的引黄济青工程,是青岛城市供水的主力军。如今,工程建成通水35周年,已累计为青岛供“客水”超60亿立方米。“从2023年供水结构来看,全市用水总量12.41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用水量约7.9亿立方米。在城镇供水中,客水约占城镇供水的50%。”青岛市水务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水资源与生态河湖事业部部长周广安说。
来之不易的“客水”,让人倍加珍惜。青岛啤酒作为青岛市百年企业,深谙节水之道。“以前每生产1吨啤酒需要消耗4吨水,近年来通过水模型计算、源头削减、梯级利用等方式,使每吨啤酒的水耗下降到2.8吨,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管理部部长孙治富说。
坚持“节水优先”,青岛统筹本地水,调引外地水,用好非常规水,走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特色之路。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24座大中型水库蓄水6.25亿立方米,调引客水约3.3亿立方米,为城乡生活用水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约7%;加大重点领域节水力度,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水资源化利用量3亿立方米,2023年青岛再次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核。
蹄疾步稳 再创新高
骨干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汛期过后,水利工程建设迎来黄金季。位于胶州市的官路水库施工现场,挖掘机振臂挥舞,工程车不停穿梭。“今年主要开展围坝工程、引黄济青连接线工程和泵站工程建设施工,目前完成围坝填筑总量73%,完成引黄济青连接线工程总量57%,完成泵站工程总量47%。”青岛市官路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现场管理组负责人龚凯说。
青岛官路水库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缓解青岛市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近年来我省建设的兴利库容最大的水库工程。“工程总投资91.5亿元,建设工期3年,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青岛乃至胶东半岛水资源统筹调配、供水保障和战略储备能力。”龚凯介绍,在保障发展用水方面,规划年调蓄水量5.8亿立方米,使青岛拥有120天以上的战略水源储备能力。在保障水安全方面,将从根本上改变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单渠单库”供水和超负荷运行的不安全局面。在保障水生态方面,可以调配更多的水,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变城镇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局面。
官路水库只是青岛加快建设现代水网的一个缩影。如今,青岛水网建设规划蓝图正在落地为施工图、实景图,一张事关千万岛城人幸福的“大水网”正越织越密。
日前,在位于青岛胶州市的上合示范区,今年实施的安阳河路向上合示范区供水工程全部完工,上合示范区实现双路供水保障。与此同时,车家河水厂升级扩建工程正在加紧调试,计划年底完工。至此,胶州市近年已实施道路配套给水管道建设44条,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汩汩源泉活力。
放眼全市,一系列调水、蓄水、治水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84亿元的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一期)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将建设覆盖全域的5条输水管线和青岛北部中心水厂,实现水库和输配水工程同步建设,同时发挥效益;总投资138.73亿元的7个城市更新水务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4%;投资2.44亿元实施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改造排水管网21公里;小沽河防洪排涝及水源利用主体工程已完工,累计完成施工投资6.1亿元;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青岛市扎实推进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专项行动,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整市域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16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扩建年底将全部完工,实现污水入厂、清水入河。
建设现代水网,数字水利是关键一环。今年6月,青岛智慧水务系统上线试运行,成为青岛水务现代化管理提升新的助推器。青岛市水务管理局办公室项目负责人牛勇介绍,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完善流域内雨情、水情、墒情监测信息,实现“智慧水务一张网”实时分析整体水务运行、水务设施运行在线感知监控等总体状态。此外,水资源管理AI算法智能调配输水线路,智能视频监控对河湖问题实行全流程、闭环式处理,数字孪生技术为智慧化水闸管理提供动态可视化支撑等新技术、新应用,也在今年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锚定现代水网建设目标,青岛正积极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107个重点项目,进一步织密筑牢覆盖城乡、惠及民生的防洪排涝网、供水排水网、生态河湖网。在2023年完成投资约80亿元,较2022年增长50%以上的基础上,2024年被纳入年度清单的项目108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12亿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76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增幅20.6%,创历史新高。
推进“水网+” 助力产业兴
绘就岛城绿水青山新画卷 秋日午后,走进位于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少海水利风景区,色彩斑斓的秋景与蓝天碧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板桥镇、慈云寺、万佛塔、市舶司……一系列仿古建筑唯美精致,点缀其间,自然景色与建筑、历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这里位于大沽河入海口,是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山东最美湿地。”胶州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郑红旭说,少海水利风景区依托胶州市东部滞洪区建设,汛期主要任务是与已建的云溪河防洪闸联合运用,对云溪河、三里河、市东渠三河洪水进行调蓄分洪,防止大沽河在高水位、高潮位行洪期间洪水倒灌,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防潮工程体系,使城区的防洪能力由不足十年一遇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同时,该工程又是城市雨洪水利用的水源工程,总蓄水量2750万立方米,防洪水量约1200万立方米,防洪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流域内建有产芝、尹府等9座大中型水库、众多小型水库和闸坝,是青岛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和最大的生态湿地,被称为青岛的“母亲河”。近年来,青岛市充分利用好大沽河的雨洪资源,实现饮用水调配、农业和生态用水保障,大沽河沿岸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和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如今众多“沽河”品牌农产品登上网络直播间、远销全国各地,是青岛致力推进“水网+”行动的典范。
近年来,统筹推进水网建设融合发展,青岛因地制宜,依据地域、河(湖)实际、风情文化等不同情况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美丽示范河湖创建工作。目前,全市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数量达到27条。城阳区通过实施“五水绕城”等生态治理工程,打造白沙河运动公园、祥茂河公园等集防洪、生态、休闲景观于一体的城市风景线。夏河融入了琅琊文化,张村河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提升先行启动区对市民开放,跃进河水鸟翔集、生态优美,大任河被列为省级效益河湖建设试点,李村河治理体现了“人、河、城”的融合,获评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幸福河湖“淮河样板”。
同时,青岛以“智慧河湖”为契机,探索河湖管护新模式,即“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因地制宜开展“河湖长+党建”“河湖长+警长”,完善民间河长、义务河长、企业河长及巡河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办法,推动民间力量成为社会监督力量。随着河湖长制深入推行,青岛河湖实现了质的蜕变,水质优良水体数量不断增加。全市35条重点河流、33个重点水库的市控以上监控断面中,Ⅲ类以上优良水体达54个。
着力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青岛强化源头保护,实施系统治理。位于即墨区龙山街道的青岛永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青岛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坚持系统治理的典范。园区应用高标准梯田集成、生态沟道系统治理等新技术、新材料,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设有文化博物馆、植物科普馆、蔬菜育苗中心,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联建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示范带动周边村庄产业结构调整,新建果园1000余亩,果蔬大棚60余个,各种渔家宴、农家乐等餐饮项目100余户,户年增收2万元。
近日,2024青岛环莱西湖(产芝水库)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比赛沿途穿越沽河绿岛、湖滨路、环湖绿道等标志性景点,参赛者在大沽河两岸绿道奔跑穿梭,在挑战自我、追逐速度的同时,也尽享河湖生态之美。近年来莱西市融合区域文化元素,打造集生态、景观、娱乐、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蓝脉绿网,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水美色彩和无限活力。
水润岛城起宏图,争当龙头绘新篇。如今,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创新发展等多方面努力,青岛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水网体系。在棘洪滩水库、官路水库之畔,大沽河、跃进河、李村河等沿岸,青岛高新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一个个国家级园区欣欣向荣,经济飞速发展,现代水网为招商引资提供了绿色生态保障,水资源为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岛市水务管理局局长徐志向表示,新征程上,青岛将围绕省级水网“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总体布局,抢抓水利战略机遇期、政策窗口期、建设黄金期,大力抓好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统筹实施防洪排涝、水源调配、河道治理、城乡供水、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水土保持、智慧水务等项目建设,为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坚实水务支撑,书写新时代治水兴城的“青岛答卷”。
大沽河
棘洪滩水库
官路水库加快建设
大沽河移风拦河闸
张村河
产芝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