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思政课”改革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深化“大思政课”改革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2024-11-10 大众日报 06版
  □李冬立 成晓琦 刘乃瑞
  
  近年来,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挖善用本地红色资源,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扎实推进思政工作取得实效。
着力强化组织领导,打造育人“大格局”
  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党建业务“双提升”。高标准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将之作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办好思政课关键课程、坚持不懈用党的思想铸魂育人的关键举措。书记、校长认真履行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成立基础教学部党支部,以“凝心聚力、强基铸魂”为党建品牌,积极打造“学习研究型+理论宣讲型”党支部,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协同机制,筑牢育人“大阵地”
  学校每年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在线问卷调查,强化调研结果应用,把思政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问题上,持续探索新时代“三全育人”新路径。构建“线上自学、线下领学、课堂教学、实践研学”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体系,出台《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以思政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仲文湖畔话思政”活动,结合时下热点,利用“课前五分钟”,以“学匠心、见奋斗、看发展、悟幸福”为主题,以多元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悟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建设数字化赋能网络思政大课堂,所有开设课程均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并开发“信念之光,筑梦东科”等网络课程,让思政课突破学校围墙。学校还与《共产党宣言》陈列馆、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国孙子文化园等单位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拓宽育人新阵地。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锻造育人“大先生”
  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入职宣誓,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开展师德主题征文、案例评选、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励全体教师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同时,充分发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铁军”作用,着力锻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教育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落细提供保障。采用“一课多师”方式,充实兼职思政教师队伍,邀请党政干部、大国工匠、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等站上思政讲台,共同担任大课主讲人。采取以赛促教方式,鼓励思政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集体备课会、“萌新”磨课会、教学能力大赛等,在第三届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荣获《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高职高专组)二等奖。
着力创新教学模式,凝聚育人“大合力”
  学校深挖地域特色文化,打造“黄河文化培根 宣言精神铸魂 孙子文化润智 工匠精神追梦”四位一体大思政课育人品牌,以“成人、成匠、成才”为育人目标,成立孙子文化研究中心、孙子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校企共建课程资源,编写《信念之光》等文化育人读本,并列入教学计划,按时开课,列入学分,《孙子文化与企业文化》课程成功入选“2023年山东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同时,定期举办“培根铸魂、追梦润智”大思政实践教学展示活动,用朗诵、歌舞、话剧、非遗展演等形式,把“思政小课堂”搬上“实践大舞台”。
  新征程上,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模式探索,以职教实践回答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课题,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