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济宁新质生产力
□ 本报记者 高峰 王浩奇
本报实习生 张颖
发展是否高质量,企业最有发言权。当前,济宁聚焦聚力制造强市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深入济宁企业一线,实地探访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色。
8纳米!在位于兖州区的山东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科研团队把“指尖下的技术”做到了全球领先。
“从最前端的纳米墨水,到TPsensor,再到终端的应用,我们的材料加速了技术的迭代,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产品主要解决触摸touch、人机交互,是未来的一个关键触摸材料,目前已应用到智能教育、会议商显、智能家居等领域。”山东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CEO高奕奕随手拿起一块电子屏,移动手指轻松画出了一幅简笔画。
山东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纳米银全产业链的应用,自主研发的纳米银线技术已达到8纳米级别,广泛应用于手机折叠屏、65至86英寸电容触摸屏等高端市场。该公司还研发并量产了110英寸超大触摸屏,解决了大尺寸触控的技术难题,成为全球行业内的佼佼者。
聚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济宁市紧盯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加强分析研判,“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解决问题,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同时,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聚焦产业上下游、左右岸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做强做优“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19条核心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延链。同时加大技改投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算中心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实施1000个技改项目,加快造纸、橡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今年5月,我们推出一款高层消防无人机作战单元,无人机可以携水带拉升200—300米的作业高度,进行高空喷洒灭火,解决传统举高消防车高度受限的问题。”在山东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郑怡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研发的“消防新兵”。企业专业从事无人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培训与服务,致力于工业级应急消防无人机的研发。载重量20公斤至200公斤的无人机系列产品,目前均已实践应用,覆盖应急救援、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测绘、空中交通管制、通信中继、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这一点在一艘新能源船舶上有了具象化体现。
今年8月,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在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顺利下水,开启了内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生产的序幕。其中的90米LNG动力集装箱运输船,最大可装载161只集装箱,载重近5000吨,续航2000公里,成为京杭大运河可通行最大尺寸船型。
“我们首创内河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通过技术成果集成,显著增加装载量,大幅降低单位载重阻力,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则成介绍。他们利用5G+AI智能运算技术,建设了绿色智能化工厂,打造了国内首个绿色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打造以“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特征的“4E”船舶。
济宁聚焦聚力制造强市建设,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今年前三季度,济宁地区生产总值为4398.7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科技含量较高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8.1%、39.9%、20.4%。同时,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3%,高新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8.5%,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长27%以上,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