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2023年3月,22岁的艾西米辞别亲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中国很远,距离她的祖国非洲加纳有10836公里,是赤道周长的1/4,有8小时时差。中国也很近,通过网络中文课堂,艾西米此前在线上学习了一年的中文,对那个“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且飞速发展的国家”充满好奇。
艾西米前往的地方,是一个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的现代化海滨小城——日照。来到这里,艾西米不是观光旅游,而是求学。
“我从小就通过父亲接触到了建筑世界,他是一名敬业的承包商。我还记得陪他去工地,看着他不知疲倦地将项目变为现实,看到他为客户交付优质成果时的自豪。受父亲榜样的启发,我选择了将追求建筑工程事业作为我的人生梦想。”艾西米说,“选择中国作为我的学习地点,是因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我想在这个领域获得实践经验,而中国提供了完美的平台。”
艾西米口中的“完美的平台”,指的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联合开展的中加纳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首批试点院校,该计划是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九项工程”之一——能力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
2021年成为该计划试点院校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1+2+1”合作模式,采用“双注册、双校园、双学历”形式,培养懂汉语、会技术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满足两国产能合作的需要。
这意味着,艾西米第一年在加纳学习,第二和第三年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获得中国专科学历,然后再回到加纳读第四年,获得加纳本科学位。
如今,这一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已招生三届,42名加纳学生获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到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中文学习和企业实训。
在日照近两年的学习和生活,艾西米称之,“一次不可思议且有益的经历”。在这里,艾西米获得了建筑工程方面的宝贵知识,特别是装配式建筑、BIM和AutoCAD,这些课程包含了实践技能和理论基础。她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并参与了一些项目。“中非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非常重视职业培训和实践技能,项目提供了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方法,与我们在自己国家获得的理论知识相补充。”艾西米说。
今年8月21日—22日,艾西米参加了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二届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技能赛项总决赛,艾西米和队友以国际组第一名成绩获大赛一等奖。
“在我的祖国,每个加纳人都有一个‘加纳梦’,我的‘加纳梦’,就是成为一名建筑师,在这里上职校,让我离梦想更近了,我很感激能成为中非教育合作项目的一分子。当我回到加纳,我渴望运用我在这里学到的技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实现我的职业抱负。”艾西米说。
实际上,在“未来非洲计划”框架内,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还有更多的探索。
2022年,学校主动搭建合作平台,与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库马西技术大学建设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加纳库马西国际学院(以下简称“库马西国际学院”),校企共同开展建工、汽车、创意设计等专业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来华留学教育。
2023年,山东省提出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计划。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又主动对接山东五征集团,调研其在加纳注册成立的西非国际有限公司运营情况,了解企业国际产业合作需求,双方就携手“走出去”达成合作意向。今年8月28日,双方在加纳库马西举行了加纳—班·墨学院(五征集团)签约揭牌仪式。
2025年1月,艾西米将结束在日照的学习,回到加纳继续学习。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的合作,也早已掀开新的一页。
9月份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教育部提出实施职业教育赋能行动,搭建未来非洲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未来非洲学院”。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为指引,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库马西技术大学将在库马西国际学院基础上,筹建“未来非洲学院”,提升合作层级,扩大人才培养规模。9月9日,双方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就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专业共建、资源共享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们将深入推进‘职教出海’,不断聚合资源、整合优势、聚焦质量、提升效益,通过在非洲开展高质量学历教育、院校联合运营,提升国际影响力,为中非职教合作贡献更多‘日职力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锡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