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4年是山东交通运输发展极为重要、非同寻常的一年。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制定下发《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关于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实施意见》。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全力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2025年,山东交通运输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交通运输智慧绿色转型和融合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当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开路先锋。
强化战略谋划 描绘交通蓝图
山东交通运输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科学战略的指引。2024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全局高度出发,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铺就坚实政策基石。《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重磅发布,明确了山东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长期发展路径与目标,旨在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山东交通事业迈向新高度。《关于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实施意见》同步落地,为加强山东与全球的物流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指引,助力山东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格局。
同时,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积极开展战略研究与规划。沿黄陆海大通道总体规划研究稳步推进,为优化区域交通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山东省小清河交通管理办法》《推进济南机场快速通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从内河航运管理到机场通达提升,全方位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山东迅速发力。2024年,山东铁路建设全面提速,全年综合交通投资达3252亿元,创“十四五”新高。日兰高铁全线贯通,让沿线城市紧密相联,区域经济发展迎来新契机;潍烟高铁顺利开通运营,进一步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方便了民众出行。济青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行,车次加密,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山东高铁运营里程一举突破3000公里,跃居全国首位,“轨道上的山东半岛城市群”驶入快车道,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擦亮“山东的路”品牌,大力推进34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日兰高速大庄枢纽至竹园枢纽段改扩建等6个项目,临淄至临沂等8个项目顺利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70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提升至40%,道路通行能力显著增强。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实施里程577公里、养护工程实施里程3667公里,道路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山东乘势而上,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龙口南山LNG码头等大型专业码头加快推进。青岛港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油品码头工程等建成投产,全省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达671个,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达到394个。
山东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万福河复航二期等6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京杭运河主航道枣庄段整治工程完成交工验收,济宁以南全线达到二级航道通航条件。小清河复航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开启河海直达模式。新增内陆港10个,内陆港总数达到51个。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现代化机场群建设加速起势。济南机场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烟台机场二期工程转场运营。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0个、通用机场达到22个。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同样一路“狂飙”。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等项目通车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突破450公里。
优化运输体系 提升综合效能
2024年,山东综合交通客货运量分别完成4.1亿人、35.7亿吨,同比增长8.1%、2.9%,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稳居全国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400万标箱,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
积极推行“一单制”“一箱制”,沿海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完成420万标箱,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济南、青岛、临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海上外贸集装箱航线新增24条,稳居北方港口首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全省44家国际公路运输(TIR)持证人,企业数和发运量均居全国第一。枣庄等4市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智慧绿色交通加快转型。山东实施智慧交通示范行动“八项工程”,统筹推动各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大规模设备更新扎实推进,出台相关领域实施方案或补贴细则。全省城市公共汽电车清洁化率达到96.5%。青岛等4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区”,高速公路路域光伏发电总装机量超过600兆瓦、居全国第一。内河船舶防污染实现全链条智慧监管。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印发《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交通的发展,最终落脚点在于惠及民生。山东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7570公里,改造危旧桥347座,切实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全面落地,简化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便利。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全省102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业务。建设旅游公路2000公里。严格执行各类通行费减免政策,减免各类通行费93.1亿元,切实减轻了群众和企业的负担。
聚焦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山东出台《山东省货运铁路联网、补网、强链三年行动方案》,为优化铁路货运网络提供有力支撑。顺利完成全省第二批“信用交通县(市、区)”评估验收,持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交通运输执法区域协作,加快执法方式数字化转型升级,显著提升执法效率与精准度。
为提升交通运输本质安全能力,山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安全生产诊断,发现问题隐患1781个,84个重大隐患全部挂牌督办。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做法被省政府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聚焦关键突破
打造立体交通
2025年,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山东着力在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人文化上实现创新发展,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全年确保完成交通投资2500亿元,奋力在9个方面加力突破。
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布局上加力突破。围绕国家“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编制完成“十五五”综合交通规划,印发《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全面完成交通强国首批试点任务,力争完成119项示范区省级试点任务。
在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上加力突破。加快推进雄商等6个在建项目,积极推进莱芜至临沂等4个高铁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开工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项目。建成通车济南地铁4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通车里程突破520公里。
在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上加力突破。大力推进日照精品钢基础配套矿石码头等专业化码头建设,建成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等重点项目。新增10条海运外贸航线、4个内陆港。
在构建通江达海内河航运网上加力突破。加快实施新万福河复航二期工程等在建项目,做好郓城新河通航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小清河航运市场培育。
在完善四通八达公路网上加力突破。提速推进34个续建项目,建成通车邹城至济宁等15个项目,新开工长深高速改扩建等2个项目,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00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5000公里,改造危旧桥梁300座。
在打造现代化机场群上加力突破。建成枣庄机场,力争开工聊城机场,加快建设济南机场二期项目,推动济南青岛在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设德州庆云等3个通用机场项目,通用机场达到30个。
在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上加力突破。全面落实《关于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深入推进济南、青岛、临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实施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和公水铁多式联运工程。加快建设济南、青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中欧班列扩量增效。
在培育发展交通运输新动能上加力突破。培育交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交通智慧大脑、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大规模设备更新,用足用好专项再贷款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
在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上加力突破。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交通说理式执法工作体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行业监管、属地、第三方和检查组“五个责任”,努力在行业安全稳定上实现新突破。
①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
②青岛地铁3号线
③锦绣五莲·齐鲁风情5号路
④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
⑤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
⑥日兰高铁
⑦京杭运河枣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