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国胜
“左、右,左、右……”前不久,青岛城市学院校园里,湖水清冽,同学们在教练员的指导下,用心练习皮划艇。
练习皮划艇的同学来自学校皮划艇俱乐部,这是青岛城市学院2024年新成立的一个俱乐部。这所俱乐部的设立,来源于青岛城市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狄博远的建议。狄博远说:“我在学校游泳俱乐部练习游泳时,了解到游泳教练还对浆板冲浪和皮划艇颇有研究。我就建议学校设立一个皮划艇俱乐部。”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选择运动项目,组成相应的俱乐部团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为了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2至3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运动习惯,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青岛城市学院2008年便设立了第一个体育俱乐部,2017年则将体育俱乐部正式纳入教学工作。
“每个体育俱乐部的设立,都必须经过严谨的调研论证。”谈及皮划艇俱乐部的设立,青岛城市学院体育教学部副部长崔耀振介绍,学校在广泛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经过论证,最终确定开设皮划艇俱乐部,配备了3名专业教师,投入30万元购买皮划艇、辅助练习浆板、教学用教研艇以及海上训练支援艇等设备,并扩建了70亩的训练场,开放3块水域。狄博远等50多名同学如愿成了皮划艇俱乐部的成员。
皮划艇俱乐部成立不久,便组队参加了2024年9月举行的2024年第五届中国皮划艇竞赛。同学们不负众望,首次参赛就在多个项目获得优异成绩。
据了解,截至目前,青岛城市学院已设立23个特色体育俱乐部,开设30多种高质量体育课,形成了该校特有的“体育超市”,满足了学生们的个性需求。
师资方面,体育俱乐部项目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学校就专项招聘,建立“齐、强、专”的体育师资队伍。全校46名专职体育教师均具有裁判员与教练员资质,其中,国家一级及以上运动员8人,国家级裁判2人,国家一级裁判10人。
管理方面,体育教学俱乐部实行“三自主”选课体系,即自主选课程、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学生在大学四年内任一学期都可以选体育课,拥有更大的选课自主性和自由度,实现大学体育课程自由定制。尤其是体育项目,学校引入搏击、攀岩、飞盘、飞镖、橄榄球等一批时尚体育项目,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满足大学生健身、健美、休闲、娱乐、个性发展、竞技等多元化需求,可以让他们尽享运动的快乐。
青岛城市学院校长助理、体育教学部部长寇燎原说,学校立足当前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将进一步深化公共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改革。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把体育教学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跟谁学,完全由学生说了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在大学期间,让每名学生都能掌握两三项运动技能,终身受益。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为青岛城市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认识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的开放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体育运动不仅是强健体魄的良方,更成为塑造品格、调适情绪的妙药。学校攀岩俱乐部学生孙一晴说:“第一次学攀岩时,看到高耸的一面墙,感觉好高,很胆怯。等到终于登顶了,觉得自己还是蛮可以的。原来,我也可以这么强。”
通过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青岛城市学院学生体育参与度达到97%,体测水平稳步提升。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的志愿服务活动和裁判工作等,近两年来,有185名学生获得体育职(执)业资格,不少同学从中找到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