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背后的故事

重大项目背后的故事

2025-02-25 大众日报 02版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齐鲁大地掀起蛇年项目建设热潮。2月24日,全省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推进会、2025年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济南举行,1006个重大项目在山东16市集中开工,吹响了山东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冲锋号。这些重大项目“新”在哪?投资方有何考量?当地服务项目建设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记者选取5个标志性重大项目,讲述其背后的故事。
仅用一周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2月24日,在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的中科曙光济南基地,随着工程车齐声鸣笛,项目迈入新阶段。未来三到五年,这里将形成百亿级的先进计算产业集群。
  “基地之所以落地济南市,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人才和产业优势。”中科曙光信息产业(山东)有限公司总裁、中科曙光集团副总裁李传军介绍,项目位于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圈内科教资源聚集,人才优势明显,同时,该区域计算产业基础厚实,在这里能和合作伙伴更加紧密地协同起来。
  今年1月份,企业发现一般工业用地满足不了研发用房的设计需求,便将问题反映到了历城区。历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火速寻求解决之道。1月7日,济南市标准厂房联席会议召开,多部门到场进行专题研究,决定按照济南市拟出台的标准厂房新规定给予项目支持。前后仅用一周,就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李传军表示,项目建成后,算力中心将以超强算力给济南市乃至山东省人工智能企业提供算力支持;中科曙光会与本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基于国产的核心部件,研发算力基础设施,为信创产业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生态适配中心,项目将把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聚集到济南。
“老业主”追加100多亿新上项目
  2月24日,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泰化工绿色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数十辆工程机械穿梭其间,各类施工设备高效运转。
  “我们投资107亿元的绿色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以氯气和氢气两条产业链为核心,向下游电子级化学品及高分子新材料、食品添加剂、环氧高分子材料等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延伸,有机过氧化物、高纯液体环氧树脂等产品可打破国外‘卡脖子’问题、填补国内空白。”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王玉康介绍。
  作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老业主”,华泰化工投资100多亿元新上项目的底气何来?原来,华泰化工所处的广利临港产业园氯碱产业优势明显,企业结合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与清华大学等一流院校合作的产学研优势,以及氯气链和氢气链的延伸优势,可以向索尔维、欣邦、坤宝、云锡、国瓷等下游支链企业嫁接。
  王玉康对开发区的服务给予高度评价。让他记忆深刻的是,项目建成后将在企业边界新增碳排放量38万吨,按照1:1.1的比例进行置换替代,需要约42万吨替代源削减量。“在推进小组多方协调下,最终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访问国际互联网将更便利
  “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项目,相当于建设跨境的数据高速公路,一是速度更快,二是带宽更宽。”2月24日,在青岛分会场,青岛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冰表示,项目建成后,青岛将成为北方第二个连通全球网络的国际通信枢纽,届时山东乃至北方用户的国际数据时延将降低10毫秒左右,能更好地支撑电信业务开放、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数字贸易创新探索,加强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国际合作。
  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是指国内运营商通信网络与境外运营商通信网络之间的互联节点局,主要用于实现双方业务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作为连通全球网络的国际通信枢纽,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张晓冰透露,项目建成后,通信时延的减低,国际通讯能力的提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访问国际互联网会变得更加便利。项目将于年内完成土建主体施工、外市电引入工程等重要工序,力争在2026年7月实现交付运营,计划2026年7月竣工投用。
20余次对接引来新能源项目
  2月24日,位于济宁市兖州区的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项目一期建设的一座新能源电池“超级工厂”已经拔地而起。车间内,工人正在紧张地调试设备,预计今年4月将投产运营。当天开工的项目二期现场,工程车穿梭其间,挖掘机挥舞巨臂,预计今年12月投产运营。
  “围绕锂电池制造,前端有绿色能源支持,后端有电池市场应用场景,形成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完整链条,这是我们在济宁布局项目的一大特点。”山东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时代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由动力电池产量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包括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储能电站、汽车(船舶)换电平台、光伏风电开发和新能源船舶制造5大板块。
  为推动山东时代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济宁、兖州市区两级分别成立宁德时代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挥部。市区两级领导多次带队精准对接,先后与宁德时代洽谈磋商20余次,最终历时368天完成了与宁德时代的正式签约。
项目创五项“世界之最”
  2月24日,全球单机规模最大的66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项目在肥城开工建设。
  项目负责人王超介绍,66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最新自主研发的66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相较于去年一次发电成功投产运营的300MW项目,新攻克了超临界蓄热蓄冷等4大“卡脖子”难题。“这个项目创造出‘系统单机功率最大、系统效率最高、系统性能最优、单位成本最低、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最多’五项世界之最。”
  “肥城有46对容积巨大、密闭性好、稳定性高的盐穴,是天然的储能容器。”中储国能副总经理张雪辉回忆起项目建设初期时说,首期10MW示范项目从开工到并网仅用不到12个月。
  “目前,肥城新型储能产业链重点推进项目达22个,总投资340亿元。”肥城市委书记张莉说,项目全部建成后,肥城盐穴储能规模可达3480MW,成为全国最大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助力泰安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
  □记者 段婷婷 薄克国 杨珂 李广寅 王浩奇 曹儒峰 通讯员 杨胜男 朱枫珍 肖明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