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59位学生家长走进山东农业大学,与孩子共学习、同成长——

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2025-03-27 大众日报 11版
  □ 本报通讯员 赵伟烨
  “每次打电话,孩子总把‘说了你也不懂’挂在嘴边。”“常常挂念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生活得怎么样。”“总是好奇孩子是在实验室搞科研,还是在偷偷‘养多肉’。”……当孩子离开家乡步入大学校园,那份“牵挂”便藏在了家长的心底,也融入了他们的日常。
  为有效打破家校共育的时空阻隔,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双向奔赴,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合力做好育人“大文章”。
  春风和煦,暖阳融融,山东农业大学的校园里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3月22日,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59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走进山东农业大学,化身为与孩子共学习、同成长的“学友”,全方位、零距离感受孩子们大学学习生活的点滴。
  “我没有上过大学,更不要说是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听教授讲课。”2023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位学生家长,作为“大学生”坐在教室里,与同学们一起聆听了资源与环境学院崔秀敏教授的《施肥原理与技术》专业课程。课后,她激动地说,“虽然没太听懂老师讲的专业内容,但深深感受到了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精深的专业知识,也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郑峰介绍,近年来,该学院积极构建“1244”模式,着力打造“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家长”联动平台,持续升级“学习共同体”“学业领航员站讲台”等学风建设系列精品活动,优良学风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氛围更加浓郁。
  “邀请学生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透过一节普普通通的专业课程,能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刘志勇一同参加了活动。他认为,在现代教育中,学校是主阵地、课程是主渠道、课堂是主战场、教师是主力军,对立德树人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山东农业大学深耕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朱兆良、高绍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山仑、于振文、李玉、赵春江、李培武等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40万余人。”参观校史馆过程中,讲解员向家长们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的百余年办学历程。特别是近年来,该校围绕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从网络上看到以及听孩子讲述,知道山东农业大学正在‘冲一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观看了学校的宣传片,实地参观了校史馆、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切身感受到山农师生凝心聚力‘冲一流’的决心和干劲儿。”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名2024级学生家长在参观过程中频频称赞,对学校厚重的历史底蕴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对山东农业大学的办学实力感到震撼。
  2024年6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山东农业大学喜获3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资源与环境学院杨越超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杨越超教授团队成员申天琳向家长们介绍了团队研发的生物基包膜缓控释肥料新技术、新产品。“学农、务农,新时代的‘新农人’大有可为。”申天琳告诉家长们,“随着农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农业发展新趋势,既要‘顶天立地’做科研,更要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活动中,学生家长们还参加了学风建设表彰大会,感受了学校优良的学风氛围,见证了优秀山农学子的荣耀时刻;参加了座谈会,听取了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工作情况汇报,对自己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有了更直接的认知;实地参观了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并与孩子一起在学校食堂共进午餐……
  “山东农业大学组织的这场‘家长会’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接下来我的孩子将继续留在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不仅意味着他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也意味着我们家长有机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和人文环境。”一位2025届毕业生家长希望学校能将这样的活动常态化,并与学校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是一场接力赛,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要让家长了解学校,学校也要主动“走进”家庭。开展家访,无疑是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与生活情况的有效举措,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集中开展‘四访’活动,其中的重要一访就是‘访学生’。此外,我们也会不定期组织辅导员走访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该校学工处处长冯国营说。
  据了解,十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已先后走访学生家庭近3000个,足迹遍布山东省内外近300个县区,有力有效畅通了家校沟通的渠道,提升了家校共育工作水平。
  “学校、家庭都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积极探索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着力实现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的整体倍增,从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体系、全链条的高效集约、协同联动育人格局。”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广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