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刘珂珂 刘海云
去年,由济南大学教授刘宏、孙德辉率领的山东恒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大学联合科研团队,在全球率先研制出12英寸(直径300mm)的超大尺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这一重大突破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榜单。
“这项重大成果的产生,得益于‘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行动开启了济南大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新篇章。”济南大学校长刘宗明介绍,2024年学校与898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网络。
自“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启动以来,济南大学在科研攻关、核心技术、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区域发展、市校融合等六个方面集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校企合作项目和创新举措正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济南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与中建八局、山东高速、山东能源集团、浪潮电子等龙头企业共建了1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多个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创新平台。“这些科研创新平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更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校企共建,双方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济南大学副校长黄加栋说。
2024年以来,济南大学与企业共同承担了91项纵向科研项目和705项横向科研项目,合同金额达2亿元。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项目13项、重大横向科研项目12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济南大学通过举办科技成果直通车、企业家进校园、振鹭计划—济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为企业员工进行双创知识和能力专题培训。选派常态化入企科技服务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学校的37名技术经纪人联合企业建立了山东省精细化学品合成概念验证中心(试点)、济南市铌酸锂光电集成芯片概念验证中心等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与概念验证中心,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29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和到账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济南大学还新建了济南大学—莒南硅基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济南大学—第十二师鲁疆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济南大学—山东团餐产业创新研究院、济南大学—山东省河湖长制研究院、济南大学—聊城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等5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和济南大学文登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渠道和领域。同时,选派26名干部开展双向实训锻炼,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深入的合作机会。
济南大学科技处处长颜梅介绍,学校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落实服务产业科技行动计划和“一院一链,一人一企”服务目标,集中优势精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与链主企业。同时,主动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梳理山东省136个县域主导产业及产业链,摸排地方企业需求,与113个县域实现对接,有针对性发布科技成果。
日前,济南大学3000万元转让一项高价值专利——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金屏教授团队与山东鹰格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签约。
“李金屏教授团队与山东鹰格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是济南大学主动服务区域发展的生动体现。学校通过完善创新评价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措施,推动四链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后,济南大学将继续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与企业合作,统筹推进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刘春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