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晓 报道
本报青岛讯 5月8日—9日,“央地合作 协同发展”央企青铁行活动举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等集团旗下20家企业代表齐聚青岛,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和战略签约等形式,共同探讨轨道交通产业协同发展新机遇,打造央地协同发展新模式。
“央地合作”是青岛加速构建开放共赢城市营商环境、助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青岛地铁深度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智慧城轨领域不断向“高”向“新”跃升。
目前,青岛地铁累计获批13条线506公里,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运营线路8条352公里,串联起青岛7区1市,连接主要交通枢纽、商圈、医院、景区景点。正在建设8条线154公里,将在2026年至2028年陆续建成通车。历经多年发展,青岛地铁不仅是地铁建设者和运营服务商,还致力于开拓经营和资本运作赛道,着力做大轨道交通产业,获得行业广泛认可。
此次央企青铁行活动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实力的集中展示,形成了可复制的“央地资源互通、产业生态共建”新模式,为城市级产业协作提供创新范式。
据悉,两天时间里,央企代表团深入青岛地铁重点工程现场,聚焦绿色智造和数智融合,实地了解青岛地铁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实践成果。
在青岛青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机电生产基地,代表团详细了解了双相不锈钢集成化承载系统、装配式管线综合集成节、智慧消防系统、新型材料等创新产品,业内一流的智能化生产线令代表团印象深刻。
“本次活动中,公司共与中建五局、中铁十一局、中铁建电气化局、中电建等4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项目总投资超2亿元。”青岛青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振介绍,公司的创新产品将在后期陆续开展的各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通过产品技术服务与项目场景建设的深度融合,与各大央企共同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代表团观摩了绿智融合全链条服务场景,乘坐了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线路——青岛地铁6号线,充分领略到青岛地铁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运维以及轨道交通教育咨询全方位、全专业、一站式服务能力。
“青岛地铁在创新产品应用、产业发展速度、智能化与智慧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表现突出,中铁建电气化局与青岛地铁在资源互补、市场协同、技术契合点上高度战略匹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程庆海表示,期待双方在工程建设、产业发展和产品拓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纪俭表示:“组织央企青铁行活动,不仅是展示我们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智慧运营等领域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同时也加深与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向的探索交流,更是我们携手央企打造‘场景招商+生态共建’央地合作新模式的全新探索。”
活动期间,代表团与青岛地铁围绕智能建造、低碳技术等议题开展多维度技术研讨和需求对接,成果显著。青岛地铁成功与15家央企签署共计46个合作项目,覆盖国内16个城市以及阿尔及利亚、哥伦比亚、沙特阿拉伯等3个海外国家。“青铁智造”将搭载央企全球化战略“走出去”,加速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生态扩容升级。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表示,将坚守“合作共赢”理念,秉持开放姿态,高效整合央企资源与本地产业优势,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拓展,借助央企的强大实力和资源优势,全面增强战略引领力、创新支撑力和产业带动力,助力青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