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激活城市新动能

日照: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激活城市新动能

2025-05-22 大众日报 21版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铁前集控大厅

  日照阳光海岸绿道

  □宋洪飞
  五月的日照海边,海风习习。海龙湾景区内,白色浪花在金沙滩上翻滚,海鸟自由翱翔。作为我国第一个“退港还海”的港口岸线修复整治工程,海龙湾由原来的“黑煤场”,蝶变为游客的一个热门打卡地。
  从退港还海、东煤南移,到北集南散、北客南货等转型升级工程,一系列积极变化,让港口与城市的布局更加优化。因港而生的日照,正在书写一篇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大文章。
港口“智变”
  2024年12月18日,当最后一抓斗铁矿石从一艘25万吨级货轮上卸下时,日照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迎来首次突破6亿吨这一高光时刻。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跨越,更是日照港口在短短3年时间里实现的又一个跨越。
  通过提升港口能级、构建优势临港产业体系、打造内畅外联开放门户枢纽,日照市不仅为“强港、兴产、活城”打开了广阔空间,更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搭建起更大舞台。
  在日照港石臼港区的10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船上的大豆通过密闭的皮带输送机被送入日照港粮食储运基地的筒仓中,整个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操作。
  目前,日照港口石臼、岚山两港区共建成矿石、集装箱、散粮、木片、原油、液化等泊位90余个,是全国首个单一港区拥有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港区,原油进口量超过全国进口总量的1/9,9个货种吞吐量过千万吨,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及粮食进口口岸。
  “我们的目标不仅要保持吞吐量持续攀升,还要让港口更智慧化、更绿色环保,不断提高作业效率,提升港口能级。”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王衍棣说,“我们正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日照正进一步强化港口“龙头”作用,全力服务和推动港口能级、集疏运能力提升,切实抓好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等36个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港口向贸易港、金融港、物流港、枢纽港、产业港转型发展。
产业“质变”
  随着日照港综合能级不断跃升,日照正以港口为支点,撬动临港产业蓬勃发展。
  在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传统“经验炼钢”已升级为“算法炼钢”。企业通过全链条数据驱动,推动钢铁生产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ESP薄板厂副厂长周永志介绍:“我们的ESP生产线全长仅190米,从钢水到钢卷只需7分钟,能源消耗较传统热轧产品的碳排放降低60—70%、节能50%—70%,整个生产流程和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展示。”
  目前全球已建成投产的ESP生产线共有9条,日照钢铁控股集团独占5条,以“厚度精度高”“钢质纯净”“性能稳定”享誉钢铁供应链。产品厚度规格覆盖0.6—4.0mm,填补了国内极薄热轧带钢高强钢的空白。
  创新制造不仅使产品身价倍增,还拉动当地钢铁产业链不断向高端突破。
  在日照昱岚智造产业园的生产线上,一块块厚度3毫米的钢板,经过酸洗、冷轧、涂镀等一系列精密工序,被压缩为0.08毫米厚,比一张A4纸还要薄,变身为被誉为“钢铁之花”的马口铁。这种产品因其卓越的性能备受市场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奶粉、啤酒饮料、预制菜等快消食品的高档包装。
  “越薄越难轧,附加值越高。”日照市昱岚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伟介绍,该项目创新研发了世界首台(套)马口铁六机架酸连轧机组,并在一年时间内实现了从开工到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山钢、日钢将有几百万吨热轧卷板,在这里变身为高端板材,销往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日照而言,传统产业特别是临港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石。作为国家布局的沿海先进钢铁制造基地,这里产能集中度位居全国第4,山钢日照公司和日照钢铁两大龙头企业在这里扎根,生产的工程机械用高强钢、集装箱板、油罐钢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1,“钢板上的皇冠”9镍钢实现量产、0.01毫米的“手撕钢”打破国际垄断;汽车产业沿链扩圈,韩国现代、德国采埃孚将日照作为重要的全球零部件生产基地,五征、长城、奇瑞等整车企业纷纷落子布局;新能源产业迸发活力,三一重能、中船风电等优质项目“开花结果”。同时,作为国家原油进口的重要口岸,中国每进口9吨原油就有1吨从日照上岸,随后通过5条原油长输管线直通港口,该原油输送网络为全国沿海港口中最长。
  随着临港传统产业不断升级,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新变革。
  在海右化工产业园的日照华泰浆纸基地,一座年产15万吨高透伸性纸的新项目厂房已经封顶,土建工程已完成95%,目前正进行室内设备安装及室外配套设施施工。预计8月份建成投产后,该公司高透伸性纸年产能将达到23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伸性纸生产和行业领军企业。
  “之所以持续投资,港口功不可没!”日照华泰纸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曰平介绍,“我们的原材料从港口运到企业,仅需一小时车程,省下的可不只是时间,更是实打实的物流成本。”
  此外,山东华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日照市五莲县投资35亿元,建设的70万吨负极材料前驱体及30万吨高新碳材料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各领域以及集成电路、显示器、医药等行业。该项目7月份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内单体规模和产能最大的负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基地。
  华贸(日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瑞在谈到落户日照的原因时说:“项目落户日照市五莲县,主要因为生产负极材料前驱体的原材料是石油焦,材料主要依靠进口,而散货运输为主的日照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城市“蝶变”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港产城融合的“润滑剂”。日照市正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创新推出一系列“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免证办”事项,大力深化“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和涉企阳光执法监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向纵深挺进,以“阳光速办”打造了“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的日照路径。
  日照综保区聚焦临港混矿保税加工、大宗商品贸易物流产业以及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日照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港口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服务,解决了货主融资难题,为临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照市以开展“项目提升年”为牵引,聚力抓好“5个100”重点项目,持续在提高投资效益、提振消费需求上加力推进。特别是用好港口这个核心战略资源,加快推进年度36项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扩量提质攻坚行动,深挖大宗商品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潜力,丰富拓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金融等业态,让港口流量更好转化为经济增量。
  同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培育,在推动钢铁、石化、汽车、粮油、浆纸等临港传统产业升级基础上,持续搭平台、建场景、优生态、强招引,加快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延链聚合、起势成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
  数据显示,日照临港产业产值占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和利税的85%以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日照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既具备深厚传统根基,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临港产业集群。
  阳光海岸 活力日照
  三文鱼养殖网箱
  越疆机器人日照基地
  万亩茶园
  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