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巩晓蕾
□ 本报记者 白晓 刘江波
“周五下班到青岛喝啤酒”成为韩国游客新潮流;火爆的“苏超”现场,青岛啤酒花式助威标语登上热搜;燃遍全国的青岛啤酒节带来冰爽一夏……今年以来,百年国潮品牌青岛啤酒不断上演出圈好戏。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国,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约为3521.3万千升。全球赛道上,中国啤酒行业正以品质和品牌美誉度彰显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有着122年历史的青岛啤酒依靠多维破局的新思考,通过科技赋能,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场景,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22届世界品牌大会上,青岛啤酒以品牌价值2803.55亿元,蝉联行业榜首,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一瓶原浆啤酒,科技保“鲜”发全国 原浆啤酒被誉为“从前只有酿酒师才能喝到的啤酒”。青岛啤酒在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客户触达等环节,构建全链条、端到端的数字生态打破僵局
一瓶原浆啤酒,从门店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多长时间?
半小时,这是青岛啤酒给出的答案。依托33个城市近千家门店,青岛啤酒新鲜直送业务实现半小时“即时达”。即使远在海南三亚和新疆阿勒泰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智慧物流实现“原浆自由”。
于啤酒行业而言,原浆直饮技术曾被视为行业一时难以企及的梦想,实现高品质、短保鲜期的产业化之路充满挑战。多年前,国外一些知名啤酒品牌就尝试过原浆啤酒的商业化生产,因保鲜难、口感稳定性差、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未能实现大规模推广。
这一僵局,终被青岛啤酒打破。青岛啤酒在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客户触达等环节构建了全链条、端到端的数字生态,实现了原浆日行千里、畅行全国。
保质期仅7天的原浆啤酒,被誉为“从前只有酿酒师才能喝到的啤酒”,和传统啤酒生产极为不同。
青岛啤酒的解决方案充满科技气息。
7月13日凌晨,青岛啤酒厂一片灯火通明。经过反复智能化改造,青岛啤酒厂已成为全球首家食品饮料行业“可持续灯塔工厂”。
走进生产车间,几乎见不到工作人员,只有啤酒罐在流水线上高速流动,形状各异的机械臂、机器人各司其职,厂区地面AGV自动送料小车来回穿梭。
“区别于以往一条产线一小时9万罐的大产能生产,原浆啤酒是根据大数据反馈的订单信息按需柔性生产。即使遇到节假日、‘双11’临时需求激增,工厂智能排产系统都可以轻松应对。”青岛啤酒厂副厂长赵维成说。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鲜活度,原浆啤酒的运输环节和时效都有严格要求。新生产的原浆啤酒不再入库储存,而是在青岛啤酒智慧供应链的全程监控下紧急出发,快速登上冷链运输车,通过航空、高铁等发往全国各大市场。
啤酒中鲜活的酵母怕温度骤变。借助智慧供应链系统,青岛啤酒物流管理总部的工程师们,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实时跟踪这罐原浆啤酒的物流轨迹、冷链温度控制等各种实时信息。
“原浆的运输温度需要控制在0-10℃之间,冷链车厢的温度数据每5分钟刷新一次,便于更好把控温度。”青岛啤酒物流管理总部生产计划管理经理滕乐鹏说。
原浆啤酒特有的黄色铝瓶设计也是满满的科技感。青岛啤酒科研开发中心包装研究室主任王孔斌介绍,铝瓶采用一体式28口径拉盖设计,并从世界上最先进的铝瓶生产线专门定制生产,能够有效地减缓酒液的氧化,最大限度保留原浆啤酒的新鲜风味。
“伴随着生鲜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今年以来,我们的原浆生产频次加密了一倍,订单量环比增加一倍,这样的趋势目前还在延续。”赵维成说。
主观口味数字化,研发效率提高3倍 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消费者需求解码、产品解码、工艺解码,实现从“工厂生产啥消费者买啥”向“消费者要啥工厂生产啥”转变
一瓶青岛啤酒,穿越百年,生生不息,靠的正是不断创新的精神。
青岛啤酒科研开发中心副主任邢磊说,依托酿酒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啤酒在菌种研究、风味调控、低碳酿造和产品创新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4年青岛啤酒再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酿酒行业中唯一且四次获得此殊荣的企业。
在青岛啤酒科研开发中心,记者看到,实验人员正在进行改善麦芽酿造性能、激发酵母活力的实验,把一滴酵母菌放进实验设备里,旁边相连接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细胞图像。
在这里,青岛啤酒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消费者需求解码、产品解码、工艺解码,为新产品研发优化提供支撑。
啤酒最显著的差异是口感。“90后”博士后秦青青从事大麦酿造性能研究,在她工作的实验室里,“基于数字化端到端解码的魅力感知质量管理模式”和新产品高效开发平台,已经实现了对消费者需求、产品和工艺进行精准解码,400种啤酒风味物质有了数字标准。
“主观的‘口味’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比如消费者的感官评价指数,有了醇酯比、麦香、酒花香、果香、花香等系列数字标准。”秦青青说。
数字化驱动让青啤的研发效率提高了3倍,口味更加精准,可以快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市场引领。
啤酒争锋,比拼的是“新”意,品质化多元细分产品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护城河”。
随着在多元细分市场创新上的持续突破,特别是首创突破原麦汁浓度和极短保质期等多个高端和超高端新品,青岛啤酒成功引领中国啤酒行业产品创新升级。例如,超高端产品“一世传奇”创造了4项行业第一,制定了2个团体标准,申请了15项国家发明专利,引领了行业科技创新。
数据显示,2024年,青岛啤酒实现产品销量753.8万千升,其中,青岛啤酒主品牌实现销量434万千升,中高端产品销量315.4万千升,占比72.7%。
围绕一瓶啤酒,“链”出产业融合新生态 发挥“链主”作用,链动全省3100余家企业。以场景为突破口,打造独有的啤酒主题文旅产业生态圈,为上下游产业创造更多可能
从全球发展趋势看,食品饮料行业未来在产能布局上向着集约化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高。
近年来,青岛啤酒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龙头企业“链主”带动作用,不断通过建链、延链、强链和补链,放大平台的产业链生态赋能作用,进而带动全省食品饮料行业的集约化发展。
位于平度市的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其产量和体量上刷新了人们对现代化啤酒厂的认知。园区内,24个600立方米的锥形罐、4个400立方米的清酒罐、2万个库位的智能化仓库蔚为壮观。
经过累计20多亿元的投资建设,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年产能已跃升至120万千升,跻身世界级工厂,带动玻璃瓶、易拉罐、纸箱等上下游产业链转型升级。
园区内,青岛荣泰玻璃有限公司原来只有一个车间,是一家日生产50万支瓶子的小厂。伴随着产业园规模的扩大,现在已有了4个车间,日产高端轻量瓶子350万支。该公司销售经理梁福平介绍,在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的带动下,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饮料用瓶单厂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
据了解,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先后引进11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平度,本地产业链配套率达到80%,形成涵盖粮食加工,啤酒瓶、易拉罐以及纸箱生产,啤酒生产,智慧物流和消费者体验为一体的产业链集群。
一家兴带动百家强,这样的产业聚变正在山东多地上演。
在山东,青岛啤酒建有16家啤酒生产工厂和1家麦芽厂,链动全省3100余家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化发展。“公司通过新建、搬迁、扩建、技术改造等方式,在省内青岛、枣庄、荣成、淄博、临沂、潍坊等地陆续建设新的智慧工厂,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青岛啤酒战略投资管理总部部长曹水乐说,一系列高质量投资项目建成后,青岛啤酒在省内11个市的17家工厂,将基本完成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的产业升级,进一步夯实山东啤酒产业优势。
产业链上的变革与探索远不止于此。在做强做优啤酒业务的同时,青岛啤酒跳出生产者的单一角色,以场景为突破口,围绕一瓶啤酒,创新开发出博物馆、酒吧、酒店、民宿、文旅综合体、面包坊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独有的啤酒主题文旅产业生态圈,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曲线的同时,也为上下游产业创造更多可能。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内,一座两万平方米的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成为新地标。在这里,万物皆可“啤”,消费者不仅能把啤酒喝出格调,还能尝啤酒美食、吃啤酒酵母面包、炫啤酒冰激凌、住啤酒主题酒店。
诞生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在完全竞争的全球啤酒市场中,成长为享誉全球的“山东好品”、全球第五大啤酒厂商。目前,青岛啤酒已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啤酒出口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