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程
□ 本报记者 董方舟
本报通讯员 刘振虎
在曹县县城西南方,有一个名叫王厂的村子,刻有“王厂战斗遗址”的石碑立于路边。2023年9月,在王厂战斗发生80周年之际,一场简短而庄重的纪念活动在当地烈士陵园举行,朱程烈士的孙子朱思共为朱程烈士铜像揭幕。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朱程,生于1910年,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朱程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加入张荫梧建立的河北民军,先后任河北民军第10大队、11大队大队长,第11团、第4团团长。在河北民军11团任团长时,朱程积极支持共产党员闻允志在该团建立秘密党支部,并且任命共产党员担任该团的政治工作干部。11团名义上是河北民军,实际上是由我党掌握的一支抗日武装。在朱程指挥下,该团活动于敌后的林县、汤阴、淇县、安阳一带,攻打过鹤壁集、高村桥伪据点,还破坏过敌人的交通命脉——平汉铁路。
为坚持团结抗战,朱程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张荫梧进行坚决斗争。1939年6月,朱程率第4团离开河北民军。朱程在全团纪念七七抗战两周年大会上,义正辞严地揭露了张荫梧的罪行,并通电全国,宣布脱离河北民军。7月中旬,朱程致函八路军总部,汇报部队脱离河北民军的情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联名回信,表示“甚为佩慰”。同年8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河北民军第4团改编为华北抗日民军,朱程任司令员。同年9月,经朱德同志、闻允志同志介绍,朱程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0月,朱程率部取得狮山伏击战的胜利,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军车10辆,缴获步枪80余支。同年11月,华北抗日民军奉命挺进豫北,开辟太行南区抗日根据地,并消灭了张荫梧的平城办事处。1940年初,华北抗日民军编入八路军第二纵队,称“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兼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朱程任旅长兼分区司令员。
1943年,朱程奉命来到鲁西南曹县,担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同年9月,朱程获悉,日军正向我第五军分区根据地“扫荡”。由于敌人来势凶猛,朱程立即命令部队在曹县东面牵制敌人,同时通知其余部队准备转移。9月27日上午,朱程率部在王厂村准备转移时遭日军包围。为了让大部队顺利突围,朱程当机立断,指挥一百余名战士掩护大部队突围。他们多次击退敌人进攻,然而朱程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成为我军在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