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庆辉:为海水鱼定制营养餐

艾庆辉:为海水鱼定制营养餐

2025-07-20 大众日报 02版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7月的中国海洋大学校园,迎来宁静的暑假。但艾庆辉如往常一般,不到8点,就步履匆匆来到学校。一场有关海洋渔业卫星应用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将在半小时后召开,他将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致辞。
  科研人无假期。仔稚鱼微颗粒饲料研发、新型饲料原料评价体系构建、课题组科研成果推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水产学院院长艾庆辉的这个暑假安排得满满当当。“盛夏正是开展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好时机,我们团队多项研发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艾庆辉说。
  让海水鱼拥有“健康体魄”,是艾庆辉心无旁骛攻关的主业。“鱼长得大不大、重不重,是以前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关注点,鱼的健康状态往往被忽视。精准营养是将重心放在提高鱼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上,让鱼游起来更灵动、养起来更健康。”谈起海水鱼养殖,艾庆辉认真的神情,好像在分享如何科学喂养孩子,“我们持续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饲料原料和不同养殖条件下海水鱼营养需求变化,通过设计精准的饲料配方和应用策略,让它们在适宜的环境下快速成长。”
  “这尾斑马鱼的一个关键代谢酶被我们敲除了,因此它要比其他斑马鱼胖一些,这说明这个代谢酶可能是控制斑马鱼脂肪沉积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可能会针对这个代谢酶开发靶向性的营养调控策略,用来改善养殖鱼类的代谢状态。”在斑马鱼养殖实验室,艾庆辉介绍。
  实现精准营养,首先需要掌握水产动物的代谢特点。以大黄鱼、花鲈、石斑鱼等我国海水鱼养殖代表品种为研究对象,艾庆辉带领团队综合运用营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破解了海水鱼类营养代谢和营养免疫调控机制密码,构建了海水鱼类精准营养需求数据库。
  “知道鱼吃什么好还不够,还要把质量好、价格优的鱼食做出来。”艾庆辉带着团队系统开展了多种脂肪源和蛋白源替代鱼粉和鱼油的研究。传统水产饲料原料鱼粉、鱼油成本较高,且产量有限,经过近20年探索研究,团队解析了单一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抑制海水鱼生长的机制以及高比例植物油替代鱼油诱发海水鱼脂肪沉积和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创建了低鱼粉低鱼油的饲料配方技术。
  在浙江台州从事大黄鱼养殖十余年的李普友长期使用艾庆辉团队开发的饲料产品。他说,相比冰鲜饵料和传统饲料,鱼吃了艾庆辉团队研发的饲料产品,“不仅长得快,品质还好,关键是成本降低了不少”。
  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快助推产业发展,艾庆辉团队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正是凭借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和钻研,艾庆辉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