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凝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
大事大抓 顶格推进

济宁:凝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

2025-07-30 大众日报 09版

  去岁今初,济宁提出“一个万亿、五个倍增”三年奋斗目标。时下,目标怎么推进的?有什么进展?各方精气神如何?《大众日报·济宁新闻》版即日起推出“‘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在行动”专题,记者深入部门单位、企业生产、项目建设一线采访调研,用脚步丈量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万亿”进程。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郭炉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李文浩
  
  激光切割机在钢板上划出耀眼的火花,智能机器人与AGV小车协同运转,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船体联合车间内,工人正操控设备为世界航运巨头法国达飞海运集团赶制订单,标志着我国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将首次出海。上半年,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下水、交付船舶均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交出了一份硬核“倍增”答卷。
  企业的成绩单连着工业经济总量倍增的“施工单”。今年以来,济宁市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创新实施“链长制”,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232”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现代化工业体系,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工业、齐抓工业”浓厚氛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方面,济宁建立书记、市长亲自抓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1915”工作机制以及“1+6+14”市县一体、协同联动、评估督导推进体系,召开加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济宁市工业经济倍增三年行动方案》,凝聚了“大事大抓、顶格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济宁构建“总链长+链长+副链长+链主企业”协同机制,对产业链工作情况进行“月通报、季评估、年考核”。今年1—6月,15条标志性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融通发展,今年以来,共开展产业链招商、融链固链、产学研合作、银企对接等活动218次,达成合作意向475项,签订合作协议95项。
  济宁工程机械配套能力强,“足不出市就能‘拼’出一台挖掘机”。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睿介绍,聚焦这一优势,济宁深入实施工程机械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行动。截至目前,举办供需对接、校企合作、招商推介等融链固链活动14场,达成产业上下游合作19项、校企人才培养合作3项。济宁高新区与济宁能源签订钢材供应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工程机械等企业钢材集采,带动港航物流企业每年新增贸易量45万吨。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工业经济拔节倍增的“阳光雨露”。济宁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工作机制,开展“解难题、办实事、优服务、促发展”走访企业活动,共梳理企业问题诉求518条,已办结506条。出台首季度开门红专项激励政策,市级财政拿出2250万元对一季度产值贡献前100位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制定工业企业升规纳统专项激励措施,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3家。
  不仅如此,济宁还建立“日调度、周监测、月分析”运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意见建议,靠上服务解难。1—6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同时,梳理年度首批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建立开工、竣工项目月度表,每月深入项目一线督导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建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今年新获评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21家、新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家。
  “我们通过政策性引导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以‘智转数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张睿介绍,济宁持续开展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今年已建成5G基站961个。同时,深化“智改数转网联”,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摸底诊断,争取130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30家企业入选先进级智能工厂,6家企业入选“工赋百景”揭榜挂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