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董 卿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蒋言芳 栾钦程
“我们这有几根电线杆倒了,掉下来十多条线缆,周边的汽车都没办法通行,能帮助处理一下吗?”“我家旁边有条线缆被风吹得一直在空中摇摆,能反映一下吗?”今年年初,栖霞市民热线中心高频接到市民诉求,反映部分街道存在空中线缆交叉重叠甚至低挂垂落等情况,既影响市容市貌又暗藏安全隐患。
飞线治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之需,更是居民安全舒适的生活之需。然而,飞线治理涉及面广、工程复杂、协调难度大,为破解这一难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空中飞线问题,一场多部门协同参与的飞线专项治理攻坚战,被列入栖霞市“暖心工程”的首要事项中。
半年多时间过去,飞线治理成效如何?近日,记者行走在栖霞市的街头巷尾,发现城市空间正悄然发生改变:在人流量较大的民生路,“空中蜘蛛网”的景象已成为历史,抬头看到的是清爽明净的城市天际线;文化路上,各种线缆能入地的已全部入地,不能入地的被重新梳理捆扎,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一抬头就是乱糟糟的各种线,有的垂下来都快碰到头了,顾客进出都提心吊胆的。”在民生路,水果店店主杨建玲指着店门口新改造的管线感慨,“现在线缆全埋到地下,路边的电箱也清理干净了,街面敞亮多了。”
刘志鹏是栖霞市文化路沿街一家汽车调漆店的老板,现在店面招牌上面的飞线已全部清理干净。“拔除多余的电线杆、拆除多余的线缆,车辆进出方便了不少,给我们的经营带来了许多便利。”刘志鹏说。
“整治空中飞线是一项既繁琐又细致的工作,在前期细致摸排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治理的要求,采取管线入地、废弃剪除等方式,全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栖霞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城市管理中队负责人吴光磊介绍。
“今年以来,我们以‘暖心工程’为抓手,联合工信、供电、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属地街道等部门单位,聚焦城区主次干路、背街小巷等,采取细致摸排、宣传动员、集中整治等措施,累计迁改强弱电线路30多万米、清除废线20多万米、拆除废弃电线杆200多根,城区飞线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栖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京广表示。
眼下,随着越来越多的空中线缆“隐身”入地,栖霞市多条主次干道旁还多了几处城市文明新亮点,原本相貌平平甚至锈迹斑斑的电箱柜被绘制上精美的插画,扮靓了周边街景。“我们按照‘一箱一主题、一箱一故事、一箱一景观’的理念,以景观、人文、民俗、人物等内容为主题,为电力、通信相关单位必须保留的箱体进行彩绘,使美化后的箱体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栖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李鹏说。
为避免飞线问题反复出现,栖霞市还在“管”上下功夫,推动建立管线改造长效管理机制,推行“街长制”和马路一线办公等制度,发挥一线网格员、监督员的作用,排查整治飞线现象。同时,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组织相关单位对反复出现的飞线问题逐一核查认领,明确整治任务、整治时间,按照“能入地的线路坚决入地、不能入地的按横平竖直绑扎整齐”的要求开展整治。
“飞线治理这样的小切口,也可以撬动城市空间、功能、品质的系统性提升,这正是我们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实践。”栖霞市副市长张海涛表示,飞线治理只是开端,栖霞市将顺势而为,围绕“井杆线缆、箱亭栏桩”开展全面整治,推动城市从“碎片化”改造向“全要素”系统提升,以绣花功夫雕琢打造有温度、有内涵、可触摸的品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