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邢金钰 本报通讯员 方子晗 衣丽
“注意指腹发力角度,力度既渗透皮肤又不伤及肌理。”9月8日,在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集训基地里,全国技术能手、“美容工匠”苏丽亚正手把手纠正学生的面部按摩手法。她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观察模特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这支由她带领的团队,今年6月在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山东选拔赛中斩获第一,眼下正全力冲刺将于9月20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在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的专职教师队伍中,有93位教师评上了省级或全国技术能手,成为其专业技能领域的“工匠”。苏丽亚所在的文化与创意学院参赛团队的教练队伍,藏着一段“三代工匠”的故事。
“第一代工匠”是中国美容大师、美容美体艺术专业负责人殷惠莉,她曾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中摘得桂冠,成为省级技术能手;2020年,“二代工匠”苏丽亚在全国美发美容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美容全能职工组亚军,获评全国技术能手;“三代工匠”王培聪则在2021年复刻了苏丽亚的荣誉,同样站上全国赛事领奖台。
为什么要频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争当“工匠”?
“全国大赛的考核标准比行业日常操作更加严格。”苏丽亚坦言,多次参加技能大赛,自己既能紧跟行业发展,又能将世界技能大赛的新标准、新要求、新理念融入课程。近两年,苏丽亚还多次担任全国美发美容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美容项目的裁判:“当裁判能更清晰地了解到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如今,苏丽亚已带出3名省级技术能手、1名全国技术能手。
无独有偶,中餐学院的课堂上也有“工匠传承”的“师徒佳话”。省级技术能手林国明,将九转大肠传统做法里的“大肠包小肠”替换成“大肠包山楂泥、山药泥”。“这样既保留酸香口感,又符合现代人的低脂需求。这只是赛场上、行业内菜品更新的一个例子。”他说。
今年7月,林国明的学生贺振业获得了省级技术能手。而林国明的师父,正是带领师生备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项目的院长刘雪峰。“老菜新做的灵感,一半来自赛场,一半来自企业后厨。”林国明说。
近年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深耕“大师大匠”培养生态,搭起了技能传承的“立交桥”:让技能大师、劳模工匠担任青年教师导师,通过“传帮带”机制,将技能技术转化为可复制的教学模块。这种“以名师带名师、以能手育能手”的循环,让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高达91%,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