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乳退场,山东乳业期待“上桌”
从“有”到“优”,灭菌乳新规落地

复原乳退场,山东乳业期待“上桌”

2025-10-09 大众日报 03版
  □ 本报记者 王鹤颖 张梁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9月16日起,我国生产灭菌乳只能以100%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使用复原乳生产的乳品不得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
  作为畜牧业大省、奶业大省,山东生乳产量多年居全国前列。由于此前极少使用复原乳加工灭菌乳产品,眼下,随着新规为纯牛奶“正名”,行业竞争的核心被重新锚定于优质奶源与供应链能力,这为坐拥产量优势的山东提供了难得的突围契机——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真实动力,成为摆在本地乳企面前的关键课题。
新规落地,复原乳难觅
  “这次新规修订仅针对灭菌乳,也就是常见的常温纯牛奶(以下简称纯牛奶)。”近日,济南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工作人员武可昕与两位同事一起,对市场上的乳制品进行例行查验。
  “新规要求9月16日起不得再生产,但对销售环节没有作要求。所以,9月15日及之前生产灭菌乳添加复原乳并不算违规。等到这些奶的保质期一过,市面上不受新规约束的灭菌乳就会被自然地‘代谢’掉。”武可昕说,“如果消费者想自查,一看产品名是不是带有‘纯’字,二看生产日期,三看配料表是否只有生牛(羊)乳。”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韩荣伟介绍,复原乳则由奶粉加水复原而成,与巴氏奶和纯牛奶相比,因为经过两次热处理,活性蛋白含量有所下降,一些热敏性营养素有所流失。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王中华表示,奶粉和生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差不多,“生乳在喷粉过程中,会损失一些短链脂肪酸,但损失的量微不足道。”
  记者走访济南多家商超发现,除标明以复原乳为原料的调制乳或乳饮料,含有复原乳的纯牛(羊)奶产品已难觅踪迹。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销售数据上来看,巴氏奶更受消费者追捧。
  “不同的乳品有不同的价值,这取决于使用场景和消费预期,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购。”武可昕说。
终端价格受影响甚微
  乳业新规落地,表面上看是一次产品定义的“细则修改”,实则是把长期围绕复原乳的认知对立再一次摆到明面上。
  一方认为,复原乳是万能百搭的“经济适用奶”,方便、易运输且经济实惠,能灵活补充市场、降低短期成本;另一方则认为,我国生乳产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不再需要复原乳来充当生乳的替代品,而且出于保护本土奶农的考虑,也不提倡进口国外低价的奶粉原料。
  “复原乳是早年我国乳业发展不平衡的‘无奈之举’。如今,国内奶源充足,生乳价格明显下降,企业失去了使用复原乳替代生乳的成本驱动力。这次的新规,就是要从国家层面厘清纯牛奶和复原乳的界限。”韩荣伟表示,新规的最大意义在于消费知情权的回归。
  “据我们调研,山东几乎没有乳企使用复原乳加工灭菌乳产品,因此受冲击很小。”韩荣伟预测,目前生乳价格处于较低位,价格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经确认,省内两家知名乳企——济南佳宝乳业与泰安亚奥特乳业均不使用复原乳加工纯牛奶产品。他们称“完全不受新规影响”。
  对于曾采用复原乳生产纯奶的乳企,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其转型关键在于供应链与品控体系的调整,需建立生乳采购、冷链储运及快速检测能力,并强化原料溯源。不过,由于无需大规模更换产线或报废设备,这部分新增成本对终端价格的影响甚微。
山东乳企能否借势而起
  受市场供强需弱影响,国内生乳价格长时间低位运行。来自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山东生乳均价约3.06元/公斤,跌至8年来低位。
  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张娟认为,山东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乳企,各自为战,靠着本地市场,进入了一种“能生存,但难做大”的境地。
  在韩荣伟看来,禁用复原乳,短期内,冲击不可避免。对于个别依赖复原乳的企业来说,将面临生产线调整甚至停产;而如伊利、蒙牛等在山东设厂的龙头企业,凭借自有牧场和合同牧场体系,抗风险能力更强,但收购成本压力必然加大。
  长期看,这是催动奶品升级的契机。新规倒逼乳企回归生乳,有望扩大生乳需求量,提升生乳价格,恢复奶农合理利润。
  专家认为,借着新规的东风乘势而起,山东还要直面三道必答题:第一,如何稳住生乳供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省奶牛存栏59.5万头,同比减少19.7%。若没有稳定的合同收购和政策托底,上游可能出现动荡。
  第二,如何承担改造成本?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冷链、检测与直采能力,转型代价不小。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引导企业及机构共建采购及冷链联盟、检测服务外包等,降低单家企业投入压力,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第三,如何打造品牌溢价?山东有“奶业大省”之称,但在品牌建设层面不如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把新规的政策优势转化为市场故事,进而打造齐鲁鲜奶品牌矩阵,是下一步的关键。
  “山东应在这轮调整中率先探索,比如,扶持大牧场、整合中小户、完善价格监测和补贴机制、推动信息透明等,实现从养殖端到消费端的全面升级。”韩荣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