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张元 吴金成
本 报 记 者 王原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交通学院立足汽车行业“安全、可靠、高效、绿色”的核心价值,秉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创新提出“道匠融合”网络育人理念。“道”即含专业知识、行业规范与职业方向;“匠”则体现工匠精神、精湛技艺与创新追求,二者相辅相成,凸显职业本科教育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目标。
依托融媒体赋能,交通学院将“道匠融合”深度嵌入网络思政全过程,构建契合汽车产业发展的网络育人新生态,着力培养“懂技术、精技能、善服务、守诚信、能创新”的新时代汽车人才。
锻造“交通融媒导师团”团队
组建由专业教师、学管教师、企业导师构成的“三师”协同融媒育人导师团。企业导师来自奇瑞汽车、中国重汽等合作企业,邀请中国重汽科技规划处原处长刘盛强老师,参与《匠心铸魂 匠艺报国》的录制,解码中国汽车工业崛起背后的教育密码。
加强交通学院融媒体中心学生队伍培养,建立“兴趣小组-项目团队-创意工作室”三级学生梯队。依托《汽车文化概论》《新媒体运营》等课程,进行“汽车微视频工坊”项目化训练。交通学院融媒体“创意工作室”团队已为本学院拍摄了200余条校内汽车科普短视频。
截至目前,融媒体中心各类宣传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5万次。《车来车往》《汽车联宣特辑》等栏目广受欢迎,充分彰显了职业本科网络育人的独特成效与社会影响力。
深挖汽车行业基因,专注汽车知识传播、实训车间科普,打造《车来车往》《驾趣实验室》《cars实测日记》等学院特色品牌栏目。设立“汽车小讲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在镜头前细致讲解汽车安全、实训车辆测试等知识,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汽车科普平台。
共享“校企共建”融媒实践经验
交通学院与各大知名车企,如奇瑞、吉利、理想汽车、比亚迪、北京京铁列车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汽车产业学院,与济南吉利公司打造“雏雁·丰羽”项目,打破教育与产业的壁垒,以新闻推送、视频集合、实训日记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实习实训场景。
在校园内复刻企业总装车间、新能源检测工位等,进行真场景实训和科普视频拍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车辆诊断与维修项目任务的故障分析、方案输出,教师全程指导,记录成像,制作成维修记录影像,供学生们反复观摩学习。
同时,与权威媒体机构融媒体中心共建“交通融媒实践基地”,学生参与路况直播、汽车栏目制作、交通普法宣传等真实项目。
构建“专业融媒生态圈”实战化平台。打造全媒体运营矩阵,运营“一网(官网)、一微(微信)、多平台(视频号、抖音)”。重点展示学生实训、竞赛、创新创业的精彩瞬间,学院官方融媒体平台“舒心交院”粉丝量突破7000个,《车来车往》栏目总播放量超10万次。
组织交通学院师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汽车类竞赛,以赛促学促创,并将优秀作品通过合作媒体渠道放大传播,提升学生成就感和交通学院影响力。同时,采取赛证融合模式,嵌入“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运维”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推送各类竞赛详细信息及报名预告,展示交通学院师生获奖成果。
创新“汽车+科普+公益”模式
依托“汽车融媒体工作室”,交通学院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网络育人模式,把思政教育融入实践环节和产业需求中,推动学生在真实岗位环境中实现知识、技能与价值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交通学院将优质融媒体资源辐射至中学、企业和社区,开展职业启蒙、汽车文化宣传、绿色出行推广及交通安全知识,探索“汽车+科普+公益”的服务新模式。
通过持续创新与实践,交通学院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职业本科网络思政“交通样本”,既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也为职业本科院校探索网络思政教育新路径提供了鲜活经验与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