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晓婉 刘童
今年上半年,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山东省属企业的发展态势:在全国32个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不含直辖市)中,山东省属企业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均居第1位,利润总额、净利润均居第2位,持续保持前列。
这份成绩单背后,不只是国企作为经济“压舱石”的硬核速度,更藏着一份贴近社会需求的温度:超80%的省属企业明确提出社会责任(ESG)工作要求,部分企业还建立了ESG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让履行责任从“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变成“必须做好的硬指标”。
经营发展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经济硬实力与责任软实力双向奔赴,这份发展答卷,为广大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实践参考。
绿色转型
创新变革,发展增效生态更优
9月23日,黄河流域绿证宣传推介会现场,山东省绿证交易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绿证交易服务中心,成立当天就促成7家重点用能企业与7家发电企业签约,达成718万张绿证购买意向,相当于交易了71.8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
“中心不仅服务山东企业,更推动沿黄九省(区)绿证数据共享、市场互通,打造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共同体。”山东绿证中心负责人陈磊的话,道出了省属国企的生态担当。年底前,全省电解铝行业企业用电信息将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未来还将延伸至钢铁、水泥等行业,探索可复制的绿证市场化服务模式,为区域绿色转型提供“山东方案”。
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的这一创新实践,正是山东省属企业突破“排污达标、能耗控制”传统环保思路的缩影。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省属企业把绿色低碳转型纳入企业发展布局,各展所长,织就多维度、全流程的生态保护网。
华鲁集团深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截至2024年底,累计在黄河上游修复源头生态6700余亩,中游建成人工湿地及河湖缓冲带6.1万亩,下游攻克10条主要河流水质治理难题,日均水处理规模超240万立方米,让“北国江南”的生态图景照进现实。
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转型,更彰显出国企的责任担当。浪潮集团以数字技术为绿色转型赋能,在济宁市兖州区城市照明系统升级改造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年综合节能率超65%、减少碳排放超1.2万吨,年均节省财政支出约300万元。
从“花钱搞环保”到“环保能创效”,山东省属企业正通过系统性变革,让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民生服务
为民解忧,民生愿景照进现实
“以前总盯着理论指标,现在才明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本事。”张龙飞是山东健康集团今年新入职的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踏上工作岗位后有了这样真切的感受。
这份感悟的背后,是山东省属企业把自身发展和民生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以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和养老问题为例,山东健康打造了以医养、医械、医药为核心的服务体系,运营医疗和养老机构111家,医康养床位突破5.6万张,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民生愿景照进现实。
“现在坐高铁出门,真方便!”这是很多山东人的共同感受。尤其是“济青快线”开通后,济青两市最快82分钟快捷直达,这背后是山东铁投集团精准对接出行需求的“速度与温度”。2024年,山东铁投投入495.75亿元用于铁路建设,潍烟高铁建成通车、日兰高铁全线贯通,山东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047公里,跃居全国第一。而正在推进的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更让烟台市民充满期待,通车后,从烟台站到蓬莱机场站一站直达只要25分钟。
老百姓的急事、难事,也是省属企业的“心头事”。今年秋季,山东遭遇大范围连阴雨天气,地里的庄稼收不回来、湿粮食容易坏,成了农户犯愁的事。山东农业集团旗下智科农服迅速组建秋收应急作业服务队,增调履带式谷物收割机,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储备粮公司则开放12个储备库供晾晒,免费为农户检测粮食水分、提供整理服务。
在乡村振兴领域,中泰证券也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2024年,中泰证券发行了7只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融资规模14.43亿元,让金融“活水”流进乡村。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省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出发点。省属企业把自身发展嵌入国家民生治理体系,不仅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更努力创造更优质的生活体验,让“国之重器”的发展红利,变成老百姓能真切感受到的民生温度。
安全保障
战略支撑,夯实发展稳定基础
省属企业大多处在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履行社会责任,既是职责,更是使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4年,山东农业集团收购粮食100万吨,同时投资8800余万元推进仓储升级,完成近50万吨准低温仓改造及设备智能化更新,使仓储能耗降低超30%。同时通过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双向奔赴。
能源资源安全是工业大省的“生命线”,省属企业多点发力构建保障体系。山东能源集团在煤炭产业优化布局中拓量增产,2024年完成煤电发电量256亿千瓦时,“蒙电入鲁”项目向省内保供输送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时,加速新能源布局,新能源发电量达46亿千瓦时,“风光领跑、多源协调”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省属企业还是守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力军”。9月19日,一列满载轮胎生产专用炭黑的山东中欧班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出发,6天后抵达越南河内,通过“铁路+公路”转运至赛轮越南工厂。这是山东中欧班列首次发往越南的供应链专列,为“山东制造”优化全球布局打通了关键节点。近年来,山东高速集团以中欧班列为纽带,积极拓展RCEP区域物流网络,已实现至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从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到守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山东省属企业始终以高标准守住安全底线,用坚实的行动扛起战略支撑的使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稳定根基。
当前,山东省属企业正用具体行动,把企业发展的速度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未来,随着更多实践落地,这份“责任答卷”还将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