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源泽 刘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科学谋划,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的主要目标,为山东扛牢经济大省担当,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产业支撑。作为经济大省,工业与制造业一直是山东经济的一张名片。“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落实全会对于‘十五五’时期的工作部署,要牢牢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智库中心主任贾永飞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山东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持续领跑,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稳步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贾永飞建议,“十五五”时期,山东应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实施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聚力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级,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把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绿色转型中孕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全会将推动科技创新摆在“十五五”发展的突出位置。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高海强认为,在当下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科技领域的角逐日趋激烈。天鹅棉业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六行采棉机国产替代,全面对标世界一流农机水平。“面向‘十五五’,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山东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持续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海强说。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日照市东港区委副书记、区长闫伟认为,全会提出的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系列目标与部署,为东港区提供了新一轮的战略机遇。东港区将用足用好区位、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等优势,把大力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相结合,把扩大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统筹推进,实现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加快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济南市在“十四五”时期深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2056.4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济南市商务局局长武毅表示,济南将继续做实做细服务企业文章,为济南企业出海拓市场提供“一站式”指引,同时围绕机电、农产品、钢材、医药品四类优势产业,推动建立“泉城外贸优品库”,培育挖掘新的外贸增长点。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胶州市里岔镇党委书记孔浩表示,作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十五五”时期,里岔镇将以绿色食品产业为牵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提升现代农业智慧化、设施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深化“四金共富”促增收、人居环境“建管并重”、“一站式”矛盾调解等发展模式,力争建成乡村振兴全场景的集中推进区、示范先行区、创新试验区。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山东省审计厅社会保障审计处处长王晓文表示,从审计情况看,山东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去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368亿元。“审计机关将围绕‘十五五’时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王晓文说。
(□记者 杨学莹 白晓 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