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培乐
本报通讯员 崔淑涵
11月12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基金委托本报记者专程前往泰山科技学院,为耿珂昕、侯雅琪两名在校大学生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证书和奖金,以表彰她们救助受伤老人的善举。两人分别获得正能量奖励5000元。
前不久,大众新闻《开屏见“好”》栏目报道了泰山科技学院两名女大学生救助受伤老人并主动垫付医药费的感人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平台在获悉二人事迹后,决定予以表彰奖励。
“当然要救!”得知获奖后,耿珂昕和侯雅琪都说,“看到那位老人,就想到我们自己的爷爷。如果当时我们没有返回救助他,他可能真会有生命危险。”
事情发生在9月22日一个秋雨绵绵的中午,泰山科技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大二学生耿珂昕和侯雅琪途经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一处桥洞时,发现一位老人倒在地上,半边脸血迹斑斑,两颗牙落在混着沙石的血泊中,碎裂的头盔掉在一旁。她们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但老人担心费用问题,一直念叨“没钱、不想去医院”。由于当时另有急事,她们在救护车到达前暂时离开。
到了学校后,两人始终放心不下。后经询问得知,老人拒绝上车,并未前往医院。她们当即决定返回寻找。再次相遇时,老人正推着摔坏的电动车往前走。虽然满脸是血,头上肿起两个大包,但他仍执意要去修车。二人迅速上前搀扶,打车将他送至山口镇医院。
经检查,老人脑出血,口腔需缝针。鉴于伤势严重,医生告诉二人应该抓紧联系老人家人,并建议立即转往医疗条件更好的市内医院。于是,她们立刻打车带着老人往大医院赶。滴滴司机看到满身泥泞的老人,也主动帮忙搀扶。
路上,从老人断断续续叙述中,她们得知老人姓孙,今年70岁,“无儿无女”,当天骑车60多公里去找朋友。直到被反复追问,老人才吐露实情:其实有一个儿子,只是不想耽误他工作才那么说。
到达泰安市中心医院急诊室后,老人的意识越来越不清醒。“如果再严重些,就要进ICU了。”医生严肃告知。为了让老人得到及时治疗,两人垫付了1000多元。
“我们当时都哭了,现在想想就算钱不还,也会选择救人。”耿珂昕说,“当时情况实在太紧急了,我们只想先救人,根本没考虑那么多。”她们一边陪护,一边联系家属,直到老人的儿子孙先生从济宁开车火急火燎地赶到医院,才松了一口气。
孙先生不但还了垫付的所有费用,还一再向两位女生表示感谢。
善良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选择。是什么让两个自称“小胆”的女生迸发出如此的勇气与坚持?
其实,耿珂昕和侯雅琪都是学校志愿服务板块的活跃成员,在一次次走进养老院、陪伴孤寡老人的实践中,她们学会了如何用细致入微的行动去传递爱。
老人出院后,特地给耿珂昕和侯雅琪发来感谢信。孙先生也向学校寄了感谢信,“如果不是她们主动帮忙,我爸不会恢复那么快”。
手捧鲜红的“天天正能量特别奖”证书,耿珂昕说:“很开心获得这个奖。我们也与老人有缘,我还和老人同月同日生,相差整整50岁。我的爸爸是退伍军人,小时候就看到爸爸去看望孤寡老人,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传承。”
两位女大学生的家人、同学知道这件事情后,纷纷给她们点赞。泰山科技学院也要对两人的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表彰奖励。
“只是想帮一下老人,没想到收到了这么多的肯定。”她们说,最近会与老人的儿子联系,在方便时去看望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