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德山东”看“文明中国”

从“美德山东”看“文明中国”

2025-11-15 大众日报 02版
  □ 本报评论员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宏大目标,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化作群众自觉行动,离不开具体抓手载体,离不开榜样示范引领。
  11月14日,“文明中国·看山东”典型案例发布会在潍坊举行,现场公布了12个省、市、县级文明建设典型案例。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到诚信友善品质塑造等,从临沂的“沂蒙精神代代传”,到潍坊的“手拉手亲子共成长”,这些生动的故事、扎实的项目,既紧密结合地域文化,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仅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了“新时代美德山东”的丰硕实践成果,也为推进文明中国建设走深走实,贡献了一份富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山东答卷”。
  近年来,山东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大力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一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筑牢全环境育人同心圆,涵养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一幅“新时代美德山东”的壮美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铺展。
  透过这些典型案例,“新时代美德山东”坚持思想铸魂、价值引领,注重以民为本、立德树人,强化以文惠民、以文化人的内涵特质进一步凸显。实践证明,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真切回应群众期盼,就一定能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让文明之花绽放多彩风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交流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借鉴与运用。“文明中国·看山东”典型案例发布会,是一场高效务实的经验交流,也是一场见贤思齐的现场教学。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让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并进一步思考哪些经验可复制可推广,哪些需要“本土化”再创新,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也将点亮更多富有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让美德山东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让文明新风充盈齐鲁大地每一个角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持续用典型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让美德成为习惯,让文明融入血脉,必将为推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