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4)

2020-03-29 07:00:00 发布来源:湖南美术出版社

一百年来,东方输了,全盘接受西方形式,忘了“长卷”“册页”“立轴”“扇面”“屏”“障”这些传统美学形式。

长卷的展开,如何看“题签”,如何看“引首”,如何读“隔水”上的题记、印记,如何进入“画心”,还有“后隔水”“跋尾”,那是一个时间的功课。

二十一世纪,如果东方美学要崛起,也许要重头做自己的功课了。

相信二十一世纪会是东方重新省视自己美学的时代,找到自己的视点,找回自己观看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生命在时间里延续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美术馆”与自己的“画廊”。

笔迹、墨痕,二十岁速写的《齐克果》《卡缪》已成残片,四十岁画的《梦里青春》,到近年的《纵谷之秋》《山川无恙》,经过嗔怒爱恨,走到池上,走到山水间,或许可以从头学习传统文人在时间里的俯仰自得,看山花烂漫,一一随风零落逝去,此身化尘化灰化青烟而去,仿佛长卷渐行渐远的跋尾余音袅袅。

 

 

 

 

熠耀辉煌 王希孟十八岁的《千里江山图》 

 

○一七年初夏,为了讲初唐张若虚的杰作《春江花月夜》,制作简报文件时,我想找一张古画来为长诗配图,很直觉就想到了北宋王希孟的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

张若虚作品极少,他的《春江花月夜》却被后人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北宋王希孟在十八岁创作《千里江山图》,这高五十厘米余,长约十二米的大幅长卷,青绿闪烁,金彩辉煌,惊动了一时领导画坛美学的帝王宋徽宗。未多久,王希孟二十出头就亡故了,美术史上也只留下杰出的一卷“孤篇”。

《春江花月夜》与《千里江山图》,一诗一画,一开启大唐盛世,一终结北宋繁华,各以孤篇横绝于世,仿佛历史宿命,诗画中也自有兴亡吧。

《千里江山图》半年间完成,宋徽宗把这件青年画家崭露头角的作品赏赐给宠臣蔡京,蔡京在卷末留下题跋,谈到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始末。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政和三年是公元一一一三年,王希孟十八岁。

画《千里江山图》以前,王希孟是国家画院的学生,被分配在文书库工作,应该是以整理抄缮文件和临摹古画为主。

宋徽宗应该是世界第一位有收藏和保存古代文物观念的君王。他指示蔡京领导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建立国家文物目录,也领导“翰林图画院”临摹复制古代名作。现藏波士顿美术馆的《捣练图》、辽宁省博物馆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都是当时留下的作品。宋徽宗可以说是建立国家美术馆观念的第一人,比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早了近八百年。

宋徽宗不只重视典藏品鉴,他最终的目的是建立创作美学,因此他亲自指导“翰林图画院”,把艺术创作列为国家最高的“院士”等级。他最著名的措施是革新了画院考试制度。原来招考职业画工只是考技巧,放一只孔雀,考生就临摹一只孔雀。宋徽宗深刻体悟真正的创作不是“临摹”,石膏像画得再像,也不是“创作”。宋徽宗大胆革命,他的“诗题取士”用一句诗做考题,让职业画工除了锤炼手的技术,更要提高到心灵品味的意境。

他出的诗题,如“深山藏古寺”考验听觉,“踏花归去马蹄香”考验嗅觉,“野渡无人舟自横”考验意境留白。他革新皇室画院的制度,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文化美学高峰。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都是宋徽宗时代的杰作,至今仍然是世界美术史的高峰。北宋亡国了,徽宗备受历史责难,但是他的美学疆域天长地久,无远弗届。

(蒋勋)

责任编辑: 刘君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