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上发言的山东人是谁?咋是他?

大众日报记者 蒋兴坤

2019-09-26 09:18:32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9月25日上午,“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叶培建,山东省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等受表彰人员和亲属代表作大会发言。

许振超是谁?

此前,关于“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的公示中对许振超的事迹简介勾画出了许振超不平凡的经历。

许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月生,山东荣成人,山东省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他干一行、爱一行,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是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他带领团队先后八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享誉全球的“振超效率”,是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楷模。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每位“最美奋斗者”背后,都有一段精彩鲜活、富有说服力的故事。“刚进青岛港那会,我的目标就是当个好工人,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从码头装卸工、电工、门式起重机司机、桥吊司机到班长、队长、高级技师……奋斗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但也发现了钻研技术的乐趣。”表彰大会上,许振超说到过去的奋斗历程,仍然激动万分。

上世纪80年代的青岛港,在桥吊装备维修技术上是一片空白。聘请外籍专家,天价服务费让许振超觉得抬不起头来。不服输、有干劲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门技术学会,摘下技术落后的帽子。4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许振超苦下功夫自学了相关专业知识,弄通学会了关键技术,曾经外籍专家12天的维修时间,被他压缩到了一个半小时。说到这,许振超的声音有点颤抖,因为他觉得能帮助港口解决难题、节约成本是小事,让外国专家对他刮目相看是大事。“我就代表着中国工人,我赢回了中国工人的尊严,我很骄傲。”许振超说。

“最美奋斗者”就是追梦人的代表和符号。正是许振超的榜样力量,带动了千千万万个码头工人齐心协力奋斗拼搏,才让越来越多的大型船公司认可中国认可青岛港。“现在我通过一次次的报告、演讲,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是希望我的故事能够启发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明白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真谛。这样,我现在的努力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许振超说,接过“最美奋斗者”的奖章那一刻,更坚定了他继续发光发热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许振超寄语青年: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新的奇迹

今年五一前后,大众日报·大众日报推出“接续奋斗 凯歌前行·青春对话”栏目,让年轻一代和老一辈英模先进坐在一起,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许振超在和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操作一大队桥吊司机刘起的对话中说,我们的青春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是都有着相同的梦想,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干就干第一,争就争一流。

许振超说,我提醒你们年轻人,我们现在有了世界一流的码头,有了一流的装备,那我们就要干出世界一流的水平和它匹配才行。你们以我为目标可以,但我更希望你们超越我,而且码头的现代化大生产和高效率需要工人当中涌现出更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我们时刻都要有紧迫感,不能停止学习。

许振超与大众日报:一个故事 一点感悟

大众日报和许振超是“老朋友”。2014年,许振超来信写下了他与大众日报的故事。

和大众日报结识是近十年的事儿,不过,那不是简单的读读报,而是同时结识了一些大众报业的新闻记者、编辑们。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深邃的洞察与思考,才有了我们百姓愿意看的新闻、喜欢的纪实小文章和期待的评论。

记不准具体是哪一年了,至少应该是2007年之前,我曾经在某一天大众日报的最后一版上看到一则报道,觉得很不错。说的是胶南琅琊台一个村子里(现在胶南也成为历史,编制撤并),有一个90岁高龄的老汉,几十年如一日义务保护古城墙的故事。说实在的,这些年到处拆旧建新,毁了不少历史遗迹,很多人有心无力,突然间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我就很上心地一字不漏看完了,发自内心的敬慕这位老人家。

我记得报道中说当年为了阻止村民私自取土,老人甚至要豁出性命。有村民不服气:“你能保护住了这段城墙,我割下脑袋给你!”老人一听就火了:“我就是割下脑袋也要护住城墙。”下这么大的狠劲不是保护自己的房子、宅基地,而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一堆土墙,我真不知老人家究竟为何意志如此坚定。也许就是他觉得祖宗留下的就是文物,哪怕是土也是文物,是文物就是公共的,不允许个人私自乱挖。我确实为老人家的这片痴心所感动,也动过念头想去看看这位老人,看看他要豁出性命保护的古城墙,但终因杂事太多未能成行,也不知这位老人现在是否健在。在我心里,这个老人永远值得敬重,他的精神境界远比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人高尚得多。

和这位老人一样,我也记不得这位记者的姓名,但我同样敬重他。社会中花花绿绿、风花雪月的新闻题材满地都是,他却把目光盯在一个农村角落,一个年逾古稀的农村老汉身上,一个真实又不落俗套的故事,告诉人们的是大家都知道却又都不遵守的常识:不该动的东西不能动,不该拿的东西也不应该拿。类似这样的报道,我在大众日报中还读了一些,也从中受益不少。着眼点是大众,落笔处还是大众,应当是大众日报的魂魄。

责任编辑: 王建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