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居全国首位,累计开工企业22523家
大众日报记者 付玉婷
2020-02-19 17:16:2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山东出铁军。在由新冠肺炎疫情开启的特殊战斗中,有这样一批“鲁字号”企业就将铁军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奋斗姿态展现地淋漓尽致:慷慨解囊“搬家式”驰援湖北、迎难而上新战场“火力全开”——他们听党指挥、主动作为,牢牢扛起了山东在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中“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顶住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重压力,截至2月16日,山东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居全国首位,到2月18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开工面又升至79.4%,累计开工企业22523家;复工人数287.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4%。从隆隆作响的生产一线到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山东企业彼此相依,同道同行,只待一个冰消冻释的春天!
临危受命火线转产
2月14日,即发集团一款具有防护功能的民用口罩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验,防护功能达到KN95标准要求,打响青岛服装企业转产口罩的“第一枪”。
抗击疫情是场大战也是场大考。如果说疫情防控是各地都要完成的必答题,那山东作为工业大省还必须在重点物资保障这道附加题上答得出色:既要面对省内企业复工复产庞大的防疫需求,更要确保好湖北急需、医务人员急用,原有医疗物资企业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供需缺口仍持续加大。复工后,包括即发在内的一批企业火线转产,向党和人民给出掷地有声的回答:“我们上!请放心!”
从2月7日组织技术人员打样制样,仅两天后,即发的口罩生产线已开足马力生产。实际上,与采用全自动口罩生产设备生产一次性防护口罩的企业不同,服装企业转产口罩,要面临生产线改造、产品研发、原材料成本高、劳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即便如此这些企业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临危受命:像在即发,企业紧急展开面料及熔喷布采购、设计研发、生产组织等工作,服装生产线被迅速改造为口罩生产线,200余名员工经健康筛选和技能培训后紧急上岗,目前日产能已攀升至5万只,很快就能投放市场。
其实,为转产口罩,这家一向将诚信奉为首位的企业让既定的出口订单延期交货,不仅造成货运费用增加,还有可能要进行违约赔款。“能在危难之际做点贡献是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先解燃眉之急,自己的事之后再说!”即发集团董事长杨卫东表示。
连日来,从烟台到青岛,从威海到潍坊……全省各地“跨界”转产队伍持续壮大,济南第一机床等企业也积极靠上提供坚强后盾,迅速集中技术力量研发口罩生产所需设备。这也不只是企业“一个人”的战争:确定方案,安排专人靠上服务资质申请、执照办理、原料供应、设备搬迁、器械注册等,在此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搭好平台,做好后援,让“转产”跑出加速度。
截至2月15日,山东已完成国家累计调拨各类口罩1351.49万只、防护服10.45万套、防护面罩20万个、隔离眼罩/护目镜11万个、消杀产品2153吨,工信部牵头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日前向省政府发来感谢信,对山东发挥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谢。
保持定力共克时艰
2月19日出炉的山东最新战疫图显示:新增确诊病例实现6连降,济南、泰安、聊城、威海、菏泽等五市也已至少140小时没有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面已近八成的背景下,这是难得的数字。
离开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再高效的防控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这让各地轮番上演一幕幕复工难:不仅难在员工返程难、物流难、配套难等看得见的‘拦路虎’,更难的恐怕还在于企业发展的勇气和信心。“勇气和信心是干出来的!”一手对疫情严防死守,一手全力恢复生产秩序,山东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任何困难挑战都不能阻挡!
看潍柴集团如何在商用车行业最先全面复工:1月24日向职工发布疫情防控信息,26日召开电话会对复工生产准备提出五点细致要求,28日进一步提出复工防控要求,29日前往一线调研疫情防控措施,2月5日发出恢复满产号召,2月6日一线检查复工情况……董事长谭旭光密集的工作时间线里写着生产、防疫两不误的“秘诀”:靠前指挥冲到一线,坚定不移抓实抓细。目前潍柴不仅确保此前订单、包括海外订单如期交付,也让全行业对疫情过后产业链迅速恢复增强了信心。
定力也是战胜困难的一大法宝。“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坚持满负荷生产不松懈、抢抓市场不松懈、产品研发不松懈、项目建设不松懈。”谭旭光日前再次强调。据了解,潍柴一线营销已全面启动国内外市场开拓,生产组织部门按每月10万台产量做好零部件特别是自制件的储备工作,并与省内其它集团对接确保零部件跨省交通运输顺利……
这个时候,携手并肩、共渡难关的企业精神得以更充分地展现。当部分企业因疫情被迫按下发展“暂停键”,海信集团将解决自身用工需求与纾困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复工第二天旗下上市公司海信视像就推出“共享员工”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大型商超以及制造企业员工以短期工的方式加入海信;淄博的齐鲁石化则省下自己也要用的氯乙烯单体供应医用防护手套生产厂家蓝帆,一解后者因原料短缺面临的停产困境。
“广大企业关键时刻显身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将为‘疫’后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与此同时,山东多渠道统筹调度、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难题,据了解,前期反映较集中的员工返程返岗、复工复产两大诉求已逐步缓解,截至2月15日电话、网络咨询受理已分别由前期每天数百条降至几十条。
化危为机拼出“奇迹”
不少企业在复工日的讲话或内部信中有类似这样的内容:眼下的困难也是提效率、调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站稳了、挺过去,就能春暖花开。
新旧动能转换以来,山东企业一直处在需要克服多重压力谋发展的过程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又一重考验,但也让近年来历练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释放出其强大能量:逆流而上、化危为机,新时代山东企业展现新姿态!
新姿态体现在快速的调整应对能力上。新姿态体现在快速的调整应对能力上。青岛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各省市积极开发新兴销售终端,与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及美莱网达成合作,销售团队全线复工,对接天猫、京东、每日优鲜、多点、饿了么、美团等关键客户终端,线上渠道实现多产品销售;对接区域物业管理平台、社区营销电商平台等,推进居民直购业务。
新姿态也体现在那股子拼劲儿上。在国内此前尚无负压救护车滤毒系统成熟产品的情况下,山东中昊集团配合北京核信锐视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紧急承担起相关研制生产任务,产品研发问题、外来专家和物资的通行问题、省外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问题……最终这些难题一一破解,产品研发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一线又多了一项先进的防疫“武器”。
同时,作为山东近年来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更有一批人工智能优势企业整合科研和生产力量,充分挖掘各种应用场景,在疫情防治、预警、物资生产等方面大展身手。“我们正着手研发柔性协作机器人xMate,争取用远程操作代替医护人员的双手完成病人实验样本采集。”珞石机器人CEO庹华透露,通过此次疫情企业在医疗、电商、物流、软件等行业进一步看到了商机。
疫情终会过去,春天必将到来。同时还有一点也可以确信:这场由疫情带来的“意外”之战会在不少山东企业的转型发展史写下特殊的一笔: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