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互联网从“概念普及”走向“落地生根”

大众日报记者 付玉婷

2020-09-24 15:44:1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9月24日召开发布会,对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联网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若干措施》)进行解读。近年来,我省抢抓机遇、多措并举、抢占发展高地,工业互联网已逐步从“概念普及”走向“落地生根”,融合应用加快向深层次、多领域深化,这是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5G建设走在前列。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的企业外网基本建成,互联网专线接入企业超过7万个,4G基站总数达31万个,建成开通5G基站近5万个,已为1412万个固网终端分配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地址,均居全国前列。建成济南浪潮、大陆机电和威海移动等3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海尔家电、中车机械、如意纺织、山东青鸟等一批二级节点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数据互联互通的核心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平台建设全国领先。国家十大“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我省独占两席,海尔位居榜首、浪潮列第六位;全国74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平台中,我省赛轮集团、渤海活塞等8家企业入围;精诚电子、万华化学、博远重工等70个省级平台立足行业、各具特色,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逐步建成。海尔卡奥斯已经孕育出建陶、房车、农业等15个行业生态,并在全国建立了7大中心,覆盖12大区域,在20个国家复制推广,打造了“与大企业共建,与小企业共享”生态赋能模式。浪潮云洲已在18个省和73个地市推广应用,为128万家企业提供服务,核心产品质量码已在茅台、格力、美的、东阿阿胶等企业应用,累计赋码产品1.1万种、赋码11.43亿个。

融合应用纵深推进。我省在全国首创“云服务券”补贴制度,组织“云行齐鲁”专题活动300多场,对接企业6万多家,发放补贴超过1.1亿元,带动上云用云企业17万多家;累计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5G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492个,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东华水泥智能化生产,通过打造工业云大脑,年节能减排综合效益达到4000万元;中瑞电子网络化协同,通过“5G+工业互联网”改造电子元器件生产线,总体成本下降25%,产品净利润从10%提高到20%左右;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通过自身成功实践,形成的解决方案在30多个行业、80余家企业落地。山东临工服务化延伸,通过设备互联打造智慧营销服务平台,为经销商和用户创造增值价值。

截至目前,我省已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并组织全省辅导报告会、召开专题工作会,带动网络部署、平台建设、企业上云等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总体上看,工业互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制造业强省的要求有差距,企业受资金、技术和人才制约,参与度与积极性仍然不高,多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工业互联网带动转型发展的潜力和价值,供给侧热、需求侧冷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完全靠市场化机制无法快速成长起来,迫切需要政府拿出管用的硬招、实招,进一步加大引导支持力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于海田表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若干措施》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若干措施》以推动融合应用为导向,聚焦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提出了10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优化基础网络建设。通过改造升级现有网络、建设新型网络,打造“四张网”(骨干网、次干网、城市网、园区网),即:超大容量、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骨干网,满足产业互联、政企互联等公共需求的次干网、城市网,满足远程运维、视觉检测等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园区网。加快5G网络部,推动骨干企业带头进行“5G+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优秀典型案例。鼓励更多行业、更多区域发挥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高质量建设和运营一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强标识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及生命周期管理等提供支撑。

二是打造多级网络平台。依托省工业互联网协会(联盟)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各类平台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共享,为各个行业和各类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做大做强龙头平台,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平台的开放性、综合性等优势,发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将核心业务向平台转移,培育立足山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开展“个十百”平台培育行动,推动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平台,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三是促进支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核心及配套产业,重点推进智能传感器及智能硬件、增强现实等产业化进程,推动计算机辅助制造、嵌入式操作系统、芯片设计软件、工业智能控制软件等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瞪羚”“独角兽”等创新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加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等领域试点示范,带动更多企业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以应用需求带动技术进步,以行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推动行业解决方案和企业需求高效精准对接。

四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面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工程机械、冶金建材、轮胎石化等优势产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滚动实施万项技改、加快万企转型;开展智能制造“1+N”带动提升行动,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带动相关行业或产业上下游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加快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完善“云服务券”补贴制度,加快化工装置、工业锅炉、炼铁高炉、智能装备等工业设备上云,增强工业数据采集能力,推动各行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梯次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对接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能力。

另外,在工作推进、技术攻关、标准体系、人才引育、财税金融、安全体系等6个方面,《若干措施》也明确了具体措施,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相关链接:

1.如何更全面地理解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当前,不同主体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不同,主要有三种:

一是偏技术的小概念,主要指互联网计算和通讯技术,如能够满足工业场景低功耗、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等需求的网络技术(NB-IOT、5G等);

二是偏应用的中概念,即在现有产品设计、制造、销售、运行、维护业务中引入物联网、新一代通讯、云计算、软件和大数据等,尽可能优化过程、质量和效率,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项目大多属于这一类;

三是偏产业生态的大概念,即工业互联网不仅限于企业内部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全流程优化,还持续向供应链和产业链外部价值延伸,从而进行海量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如产品个性化定制、智能设备和产品远程运维、协同设计和制造,以及面向开放生态的云平台运营等。

2.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消费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工业互联网vs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实现主要依托两方面,一方面是工业制造技术,包括先进装备、材料和工艺等,这是决定制造边界与制造能力的根本;另一方面是工业互联网,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充分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创作差异化产品和实现服务增值。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和共性能力,为现代工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总的来说,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切入点不同,前者往往以设备和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为切入点,后者更多以海量数据采集集成和应用创新为切入点,但最终目的都是降本增效、节能降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vs消费互联网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向主体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面向销售商或者服务商,工业互联网主要面向生产者或者原材料提供者。二是侧重环节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消费和服务环节,重在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交易效率。工业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生产和业务环节,重在通过对设计、研发、采购、生产、流通、交易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达到节能降耗、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三是技术要求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连接人,应用场景简单,技术标准统一。工业互联网连接海量的人机物,应用场景复杂,无统一通讯标准,对实时、可靠、安全性要求更高。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报道)

责任编辑: 王建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