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番外篇(43)刘邦和刘秀的“富贵还乡”故事
大众日报记者 武宗义
2022-12-24 07:16:0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微历史,大智慧。
楚霸王项羽曾经说过,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很多人听懂了且“心有戚戚焉”,包括后来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刘邦在成名前是一个人见人烦的酒色之徒,官职也仅是泗上亭长,连“芝麻官”都算不上,但时势造英雄,风云际会之下,刘邦最终击败项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身份高了,以前不光彩的历史便有“修正”的必要,好在刘邦并没有打着各种高尚的幌子焚书坑儒,而是面对乡里乡亲展现了英雄柔情的一面。
(上)刘邦的“回乡偶书”
公元前196年,刘邦带兵平叛,击溃黥布,留下其他将领善后,自己班师回朝。在途经老家沛县时,便停了下来,并在沛宫摆下酒宴,把亲朋故旧以及父老子弟召集而来开怀畅饮。
其间,刘邦命人选拔了县中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喝到酣畅淋漓处,刘邦亲自击筑,自己填词作曲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让儿童都跟着学唱。歌声中,刘邦起身而舞,慷慨伤怀,泪下数行,对在场的父老乡亲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在关中建都,但是千秋万岁后,我的魂魄依旧思念沛县……以后沛县就是我的汤沐邑,沛县百姓永远不用服徭役。”
就这样,大伙一连开怀畅饮、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这样过了十多天,刘邦说应该离开了,朝里还有很多事。沛县的父老兄弟执意挽留,刘邦说:“我随从太多,父老兄弟们供养不起。”
离别那天,沛县百姓倾城而出,贡献牛酒招待刘邦等人。刘邦也有些不舍,于是就地搭起帐篷,又热闹了三天,双方才洒泪而别。
其间,沛县父兄们都叩头请求刘邦哀怜丰邑百姓,免除徭役。刘邦有些不乐意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绝不会忘记,但是当初丰邑以雍齿的缘故反叛我而去帮助魏国……”沛县父兄们坚持请求,刘邦无奈点头同意,并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最后这一步是刘邦下的一步臭棋,因为刘濞就是后来“七国之乱”的主角。
还有,刘邦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
在平叛黥布时,刘邦被流矢射中,再加上在沛县这一折腾,在回朝途中就病倒了,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
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崩于长乐宫。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死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元朝,元杂剧作家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却借乡人视角勾勒了另一幅场景:
“你(刘邦)须身姓刘 , 你妻须姓吕 , 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 , 也曾与我喂牛切草 , 拽坝扶锄 。春采了桑 , 冬借了俺粟 ,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 ,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有甚胡突处 ?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少我的钱 ,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睢景臣虽然说得痛快,但是难免有点“最安全时最勇敢”的意思。说来说去,我还是佩服司马公,在夸赞刘邦的同时,毫不客气地写了他的许多糗事。
(下)刘秀:最爱家乡的皇帝
传说,想当年刘邦斩蛇起义,在宝剑即将落下之时,大蛇说,你随便砍,砍我头,我乱你头(王朝的前段)。砍我尾巴,我乱你尾……刘邦一听,这还不好说,举宝剑从中间来了一刀,结果汉朝被王莽分成了东西两汉。
话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执政共33年,据好事者统计,刘秀先后五次回到枣阳,其中有几次是省亲,同时体察民情,再就是回乡祭祖,修缮旧宅,整理祖先的陵园,为宗室建立祠堂等。其间,刘秀也和远祖刘邦一样大会乡亲,顺便也免了一些赋税,但是出手并不阔绰。
遍查中国史上400多位皇帝回乡记录,光武帝刘秀高居榜首,可以说是“最爱家乡的皇帝”。
公元41年十月二十二日,刘秀前往章陵。修葺先人墓园祭庙,祭祀自家老宅,视察田地农舍。后又摆下酒宴,演奏乐曲,进行赏赐。
其间,刘氏宗室的伯母、姑母、婶娘等一帮中老年妇女多喝了几杯,就聚在一起说:“文叔(刘秀)小时候就谨慎守信,和人交往时从不殷勤应酬,仅知柔和而已,哪里想到今天竟能当了皇帝!”
刘秀听说以后大笑说:“我治理天下,也要推行柔和之道。”
公元43年九月二十一日,刘秀回老家南阳,又前往汝南郡南顿县,大摆宴席,赏赐官民,并下令免除南顿县田租一年。一帮老头老太太觉得力度不够,上前磕头说:“陛下的父亲在这住了不少年头,陛下对本县的县府衙门也很熟悉,每次来都进行赏赐。愿陛下免除本县十年田租。”
当时百废待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刘秀说:“帝王职位是天下大器,我常担心不能胜任,日复一日而已,怎么敢推到十年后?”
父老们说:“陛下实际上是吝啬,为什么要说谦恭的话呢?”
刘秀大笑,于是又减免了一年。
责任编辑: 武宗义 签审: 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