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局|关键时刻更新白宫幕僚长,拜登有啥新考量
大众日报记者 王建国 李伟
2023-01-30 11:46:5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当地时间1月27日,根据白宫发布的一项声明,美国总统拜登选定民主党籍富豪、前总统经济顾问杰弗里·齐恩茨为下任白宫办公厅主任。据悉,齐恩茨将于2月8日接替离职的罗恩·克莱因。
眼下,“机密文件门”事件愈演愈烈,再度竞选总统也迎来关键时刻。此次白宫人事更迭,也被媒体视为拜登政府上任两年来首个重要人事调整。
为什么选中齐恩茨?
媒体报道称,拜登启用齐恩茨出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理由是他在卫生保健和经济领域拥有专长。
齐恩茨现年56岁,不过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私营部门而非从政,从政前商业管理经验丰富,曾经在多家咨询和投资类公司供职。去年5月,齐恩茨的个人资产估计在8500万美元至4.19亿美元。齐恩茨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非常高的职位,是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此前还担任过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代理主任等职。齐恩茨也是拜登过渡团队的联席主席。2020年,拜登选定齐恩茨担任白宫新冠疫情协调员,参加了拜登的COVID-19应对工作。齐恩茨于去年4月离开政府,但在去年下半年以顾问身份重返拜登团队,为政府和其他高级职位广泛物色合适的候选人。
总得来看,齐恩茨此次胜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启用、依赖“老熟人”一直是拜登人事布局的鲜明特点。
早在2020年,在美国当选总统拜登组建内阁之际,几位熟悉的面孔又重新回到了总统身边的职位上。在拜登提名的19人当中,近6成是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官员。当时的拜登过渡团队表示,由于新政府将面临不确定的政治环境,当选总统希望避免在“新秀”身上下赌注,因为这些新手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拜登担任参议员30多年,他的白宫幕僚和智囊团队多为长期追随自己的顾问。“让经验丰富者履新第一天就能投入工作”,是拜登过渡进程时期介绍其执政团队时最常见的表述。

齐恩茨与拜登及其高级顾问和多名内阁成员的关系密切。拜登赢得2020年总统选举后,津茨出任过渡团队共同主席,并任拜登政府首名白宫应对新冠疫情协调专员,负责2021年初开始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不难看出,齐恩茨先后获得了两任总统的信任。1月27日,齐恩茨“官宣”之际,奥巴马还曾发文称赞齐恩茨的工作。
其次,前任的支持是直接原因。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拜登之所以在内部调查后决定选择齐恩茨,很明显是因为即将辞职的克莱恩支持齐恩茨作为他的继任者,这在拜登的人事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克莱恩担任最高职位两年多,是美国总统拜登的长期助手,两人有着长达36年的交情,在2020年竞选期间更是拜登的重要竞选顾问。
克莱因在此前递交给拜登的辞职信中写道,现在是“团队接受新领导的正确时机”。“我比过去9位白宫办公厅主任中的8人任期都要长,已为这个职务贡献全部,现在是时候由其他人接任了。”
出于白宫办公厅主任这一职位超高的职业倦怠率,克莱因的任期相对来说已经颇为漫长。拜登的前任、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的4年任期曾折损了4位办公厅主任,其中包括任职仅192天的首任办公厅主任赖因斯·普里伯斯。
拜登关键时刻换将,有哪些考量?
针对白宫连日来面临越来越多的政治及法律难题,加之“机密文件门”丑闻越闹越大,多家媒体分析,克莱因此时让位给齐恩茨,显示拜登有意在任期后半程开启之时专注于把前半程的立法落到实处。
有分析指出,此时更换白宫办公厅主任拜登希望借助“老将”,尽快恢复在国内事务中的影响力。
2022年4月,齐恩茨辞去了拜登政府第一位新冠应对协调员的职务,并在中期选举前返回白宫,协助克莱恩准备人员调动以及其他项目。
齐恩茨在卫生保健和经济领域拥有专长,在拜登圈子里广受尊敬,被认为是一名强大而有能力的技术官僚领导人。齐恩茨若担任白宫幕僚长,表明拜登可以依靠他来帮助管理政府,而其他顾问则专注于帮助拜登赢得第二个任期。

白宫办公厅主任作为总统的首席助手,向来也是个“坐在火山口上”的高危职位。白宫办公厅主任不仅要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待机”,而且要为所有的危机“背锅”。 克莱因去职后,在这一关键期齐恩茨还需带领白宫团队应对拜登所涉私留密件风波以及国会共和党人可能针对拜登及其家属发起的调查。
拜登27日发表声明,说他相信齐恩茨会像克莱因一样展示“精明、稳定的领导力”,两人“都理解如何领导团队,专注于成事”。
有民调显示,拜登家中发现机密文件后,其公众支持率已接近其总统任期内的最低水平,这对拜登寻求连任带来很大挑战。敏感时期,似乎摆在拜登面前的问题不仅仅是更换一名“大将”。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建国 李伟 报道)
责任编辑: 李伟 签审: 梁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