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天下 | 美高层频繁与中方接触,传递什么信号?
大众日报记者 周艳
2023-07-16 15:02:2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最近这两个月,美国高层频繁与中方接触。
6月18日至19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访华。
7月13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应约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7月16日至19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将访华,双方将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深入交换意见。
此外,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将于近期访华,中方对雷蒙多部长访华持开放和欢迎态度,正就此与美方保持沟通。
不过,有分析认为,美高层频繁访华,并不意味着中美进入了密集外交对话时刻,谈总比不谈强,见面交流是一种进步,但不应保持过高期待。
因为,美国在对华关系问题上似乎总是善变和充满“两面性”。
(7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图源:新华社)
就拿最近的耶伦访华来说,耶伦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用“直接、具有实质性、富有成效”总结4天行程,中方也用“坦诚、务实、深入,具有建设性”评价此次互动。这轮中美互动,为双边关系带来积极预期。
然而,就在耶伦访华之际,美国彭博社报道说,美国政府正在准备一项限制美国对华投资行政令,“两国关系的下一次考验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布林肯访华之旅结束后,美国总统拜登表示美中关系“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耶伦离开中国前重申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然而实际上,美国却说一套做一套,在各个领域对中国“脱钩断链”,在打压中国的歧路上越走越远。
美方在对华保持沟通的同时依然小动作不断,就在这几天,美国务院炒作“南海仲裁案”,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散布中国“黑客组织”攻击美国政府部门的虚假信息,美军机过航台湾海峡,美国还纠集北约盟友在公报中大肆对中国进行抹黑……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两国关系依然脆弱,“任何进展都将取决于华盛顿和北京抵制采取针锋相对措施的能力”。
中美高层频繁互动,说明双方都有缓和紧张关系的需求,这为关系改善带来积极预期。这种趋势需要双方共同维护,诚意是维持良性沟通的前提。
中美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双方应通过坦诚交流,就双边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寻求共识,为两国经济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当前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稳定、气候变化、债务问题等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有效应对解决全球性挑战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增进世界人民的福祉。
应对美国的“两面性”,中国一贯是听其言观其行。中国从不将自己的命运寄希望于他国,而是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份对自身命运的自主权给了中国在处理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一切国际问题的定力和底气。
(综合新华社、环球网等报道)
责任编辑: 李文智 签审: 吴永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