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十四五’规划献计策”高端访谈|陈家琰: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推动科创融资体系形成

大众日报记者 王爽 王琛 宋亚鲁

2020-10-26 06:00:3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编制好我省“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大众日报开设“为‘十四五’规划献计策”高端访谈栏目,邀请各界权威专家谈对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推动科创融资体系形成

——访山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家琰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体系的优势和作用愈加明显。10月23日,山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家琰在向“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时表示,我省应进一步凝聚共识、发挥合力,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加快企业上市、培育壮大中介机构、完善诚信法治体系建设等方面重实效、出实招,为我省“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

当前,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要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的枢纽作用。”陈家琰认为。

陈家琰从三个层面对枢纽作用进行了解读。他说,宏观层面,资本市场是要素资源配置的枢纽、政策传导的枢纽、风险防范化解的枢纽、预期引导的枢纽。区域层面,资本市场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征。企业层面,上市公司群体涵盖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龙头和枢纽企业,能更好地引领行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

从我省现实情况看,2019年以来,我省把握注册制试点时机,实现新增A股上市企业29家,其中新兴产业占比约60%。“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达67家,股权融资累计约3280亿元。但不容忽视的是,长期累积形成的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令我省融资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这突出表现为直接融资占比低,股票融资占比小,债券融资集中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债较为困难等。”陈家琰说。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股权融资比重,势在必行。陈家琰说,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应与新旧动能转换、国企改革、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等战略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打造创业投资高地,更好解决轻资产、高风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科技创新融资体系加快形成。

近年来,我省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扩容,质量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企业家,一批行业龙头或细分行业龙头借助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今年9月底,山东省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6家,全省22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88万亿元,较2015年底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增加1万多亿元。

受历史沿革和产业链分工的影响,我省上市公司在行业布局上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产业大多集中在基础化工、机械制造、原材料等传统行业,“独角兽”企业较少,甚至还有部分业绩较差的“僵尸”“空壳”企业。

对此,陈家琰建议,我省应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重点发挥好上市公司“领头雁”作用。“十四五”时期,要尽快完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善用资本市场工具做优做强,通过市场化手段有序出清“僵尸”“空壳”类上市公司,督促上市公司聚焦主业、提高规范运作水平。

“十四五”期间,推动更多优秀企业上市,将是山东的必选题。陈家琰建议加强多部门联动,加快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深挖后备企业,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形成分层次的动态调整的后备资源库。重点支持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瞪羚”企业、专特精新“小巨人”企业对接科创板、创业板。对暂时达不到上市标准的优质企业,可以引入私募机构,或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还可以依托政府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其发展。

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政府重视推动,企业积极作为,同时也要培育壮大投资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财富管理机构。陈家琰提出,以自贸试验区、济南国际金融城、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完善资本市场产业组织体系,健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的产品、服务链条和业态,争取新设更多证券期货基金机构,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爽 王琛 宋亚鲁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兵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