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十四五’规划献计策”高端访谈|李长胜:科技助力,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

大众日报记者 王亚楠 徐佳

2020-10-27 06:22:2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编制好我省“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大众日报开设“为‘十四五’规划献计策”高端访谈栏目,邀请各界权威专家谈对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科技助力,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

——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长胜

·省农科院已从东中西部选择了烟台招远、临沂费县、菏泽郓城,集中人财物倾斜支持,努力整县域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

·打造沿黄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带,统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叫响菏泽牡丹、鲁西黄牛、沾化冬枣、黄河口大闸蟹等特色品牌,打好“黄河牌”

·将农业科技现代化作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融通化、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科技治理科学化、科技手段智慧化、科技评价精准化、科技伦理诚信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尽快启动农业领域山东省实验室

·实施科技支撑十大行动,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重点攻关、快速突破、全面跃升

·以农技推广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服务力量为依托,构建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服务效能。构建“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成果转化体系

·“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科研单位不同于机关行政单位,也不同于高校,有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农业的基础性、区域性、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社会性、周期性。建议赋予农科院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权,激活科技兴农“一池春水”

“全国农业看山东,未来五年十年看什么?我想就是要看科技。山东农业要靠科技,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进一步放大扩展农业大省优势,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10月26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长胜在向“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时表示。

农稳天下安。山东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先进经验,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极大惠及了农村建设和发展。201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671.7亿元,占全国的7.8%;第一产业增加值5116.4亿元,占全国的7.3%;农产品出口额1234.5亿元,同比增长7.3%;三项指标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开启“十四五”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山东要用创新焕发产业活力和能量。“点上突破、线上串珠、面上开花,‘点—线—面’结合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李长胜说,山东肩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政治任务,又是“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首倡之地,建议将两者有机衔接,创新集聚科技要素流向乡村、润泽乡村、振兴乡村,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全面重构,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建议将农业科技现代化纳入‘十四五’规划部署,再创我省农业农村新优势。”李长胜表示,“十四五”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56%,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建议“十四五”期间继续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将农业科技现代化作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尤其要加快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我省今年实施了山东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目前山东省实验室启动了4个,农业领域也迫切需要抓紧启动,形成具有山东特色、满足产业需求的平台体系。”

我省地处黄河下游,黄河途经我省9市25个县区,其中很多是农业大县,4个粮食总产过90亿斤的市全部属于沿黄地区。李长胜认为,“十四五”时期,我省要高标准融入国家战略,狠抓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的支撑作用,打造沿黄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带,统一规划、梯次推进,摸清沿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方向,统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叫响菏泽牡丹、鲁西黄牛、沾化冬枣、黄河口大闸蟹等特色品牌,打好‘黄河牌’”。

对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李长胜建议从“三整合”入手,重构科技创新体系,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即:整合省级涉农科研单位,形成农林牧渔大农业的科研统筹;整合省市农业科技力量,省市一体化,科学部署创新资源;整合来鲁布局的省外科教资源,对省外高校、科研单位来鲁开办分支机构进行统筹引导,构建内外融合、协同攻关的创新共同体。

“从我省来看,即便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仍然有3000多万农民生活在农村,抓好村庄这个基础单元至关重要”,李长胜认为,通过实施科教兴村,联合地方农业部门、农科院和教学单位,建设乡村人才学院分院、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财政资金倾斜支持,育人为本,能够培育一批“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使乡村振兴的主体能够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兴产为基,努力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更多投入产业发展,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亚楠 徐佳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兵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