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1|你的笑脸,真美!

大众日报记者 张晨 尹燕燕 策划 兰传斌

2021-12-16 14:42:5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2021年已经进入尾声。这一年,大众日报和您一起,经历过暴雨袭城、疫情反复,也见证了同舟共济、重逢团圆……今天起,我们推出年终盘点系列报道,回顾大众日报关注过的人和事,重温那些温暖和喜悦,希望与成长。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2021这一年,哪些笑脸曾触动你的心,让你每每想起,都会嘴角翘起?

一剑封喉,东京奥运会上,山东姑娘孙一文在女子重剑个人比赛夺得冠军。

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三枚金牌,也是山东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拿到的首金。

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孙一文在决一剑中遗憾败北,无缘决赛。经过五年的拼搏沉淀,心理和技术更加强大的孙一文再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耀眼夺目。

笑,因为拼搏。

12月9日15:40,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烟台姑娘王亚平再次当起“太空教师”。

再度飞天,王亚平又多了很多“首个”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更高的自我要求,日复一日的训练,不断突破瓶颈……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对我来说,航天员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项事业,”王亚平说,“而且是我热爱的一项事业。”

笑,因为热爱。

青岛莱西市望城街道冯北新村的心乐家庭农场,“农场主”是“95后”的孙一丹。本来在机关幼儿园当幼师的她,因为想给大家提供“小时候的味道”,返乡创业种起了草莓。

如今,孙一丹培养的“妙香7号”草莓新品种,市场价达到每斤30元,同时收到了北京新发地、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国内知名市场的订单,农场每季纯收入达60余万元,还带动村民和周边邻村一起走上致富路。

现在,更多像孙一丹一样的年轻人来到农村,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为农村注入新鲜力量,让种田成为新时尚。

笑,因为改变。

山东人的好,就连外地游客都称赞不已。“我知道山东人民对你的好,是用行动不是言语的”,这是北京游客王岩对山东人民的评价。

王岩在一则视频中生动描绘了自己在青岛旅游时的暖心经历,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她又特意再发多条视频,感谢山东网友的支持。在视频评论区,有网友建议王岩给山东代言,还有不少人向王岩发出邀请,“大美山东欢迎你!”

笑,因为暖心。

菏泽东明县菜园集镇鲲鹏社区,细雨中的滩区迁建村台静谧而祥和。今年5月底,菏泽14.6万滩区群众已全部实现分房到户。

居民王银洞家的客厅里,6岁的孙女王梓萱向爷爷“显摆”她画的黄河岸边的树。她开心地说:“搬新家了,我有了自己的房间,我想要粉红色的墙,爸爸就给刷了粉红色的墙。对面就是幼儿园,我可喜欢啦!”

王银洞说:“房子刚分下来,孙女、孙子就天天缠着我带他们来看新家。从小就住这样的好房子,他们真有福啊!”

笑,因为圆梦。

“第一反应是疼,特别害怕,而且我知道打疫苗不能吃辣,”济南第十四中学小学部五年级的一名男生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后说,“对于我这个特别爱吃辣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打疫苗更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截至12月10日中午12时,山东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91亿剂次,覆盖9227.38万人,3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为93.89%,全程接种率达到87.8%。

伸出胳膊,一起“苗苗苗”,为了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每一个人,共筑免疫“长城”。

笑,因为守护。

9月17日,枣庄滕州市南沙河镇杨杭村村民高苹在家门口正忙着收拾今秋丰收的玉米,“虽然今年雨水较多,但是收成还不错!”

滕州市南沙河镇境内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每年秋收时节,镇上农技人员组织各村积极联系机械,确保机收和秸秆还田。

从播种插秧到颗粒归仓,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张张笑脸是最好的见证。

笑,因为丰收。

7月31日,烟台发现1例本土病例;10月25日,日照五莲县发现1例核酸阳性人员。8月18日下午,烟台疫情中风险区清零;11月13日18时,五莲解除疫情防控交通管制。

发现病例、封控隔离、核酸检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生活多次被按下暂停键。好在生活虽然被打乱,重启的间隔时间却在缩短,常态化防控下疫情不扩散、动态清零,让你我更加镇定从容。

口罩挡住了微笑翘起的嘴角,却遮不住弯弯的眼角和满满笑意。

笑,因为重启。

“经常参加公益,夫妻俩就没空吵架了。”2021年夏季高考首日,爱心骑士联盟的护考女骑士刘筱梅笑着说。

当天,从事建筑行业的李凯和刘筱梅夫妻原本要出差,他们特意推迟了一天,来当一天的护考骑士。今年,济南各高考考点外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护考“夫妻团”,一同为考生保驾护航。

笑,因为奉献。

1984年,沂蒙山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8个连片的重点贫困地区之一。2020年底,沂蒙革命老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增加104.5%和145.7%。

脱贫致富,老区人民本色不改。沂源县大张庄镇南岩四村贫困户动态调整时,全村122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主动退出;沂南县农村商业银行的扶贫贷款,5年来累计发放13.2亿元,不良贷款仅为24万元,“造成不良的原因主要是贷款人身亡、大病等意外情况,有钱不还、故意赖账的情况从未发生过。”沂南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尹晓斌说,“老区人民讲道义,我佩服!”

笑,因为信念。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晨 尹燕燕 报道 策划 兰传斌)

责任编辑: 尹燕燕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