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聚焦“十大创新”,大众日报深度解析“加强民生改善创新”

大众日报记者 蒋兴坤 王召群 郭茂英 杨庭栋

2022-02-14 07:12:4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民生无小事。就业、教育、社保、卫生健康等,都是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与以往的“开年大会”比较,这次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重点抓好“十大创新”: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十大创新”,大众日报将连续推出十组报道。今天,刊发第七组报道,聚焦山东“加强民生改善创新”,实践中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让发展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善走创新路,办好民生事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⑦

□ 本报记者 李丽 齐静 刘兵

民生无小事。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将“加强民生改善创新”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十大创新”之一。山东提出,要盯住“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以新思路、新招数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增收有新渠道、就医有新体验、居住有新改善。要以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为牵引,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

就业、教育、社保、卫生健康等,都是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要善于改革创新,以新思路新招数,在实践中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让发展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紧盯重点人群,以创新之举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一老一小”关乎每个家庭,困难群众是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加强民生改善创新,首先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民生资源配置,提升民生保障精准度。

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实践,针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旺盛情况,在不同类型发展地区推出创新试验区,打造了一批嵌入社区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老年人有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与城市相比,我省农村养老服务是短板,今年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是尽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宋坤说,今年山东将着力在农村养老上发力,因地制宜,创新探索互助式养老、新型幸福院等模式,尤其以敬老院改造提升为契机,推动敬老院由“一镇一院”“公建公营”向“区域中心敬老院”“委托运营”转型发展。

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社会对科学育儿、托育服务认同度不断上升,0-3岁婴幼儿入托需求日益增长。“从国家鼓励发展托育服务至今,只有两三年时间,托育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更加多元化的托育服务。”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李福祥介绍,2021年山东确定了13个省级家庭托育试点县(市、区),济南高新区入选。开展试点工作,正是在为家庭托育政策创新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目前,济南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协会,接下来,将探索建立托育服务工作发展综合推进机制,通过引进国内外托育服务优质品牌等,带动全市托育服务发展。”

社会救助是兜住困难群众幸福底线的保障。山东对社会救助流程大胆改革创新,简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申请、核对流程,将低保、临时救助等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实施,极大缩减了社会救助申报时间。

“今年省里提出开展社会救助实践创新,是想借此提升服务保障困难群众的能力。目前,我省确定了34个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参与单位。”长期从事困难群体服务保障研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玉香注意到新变化。她认为,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实践创新,关键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与创造力,优化制定奖补政策。

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办好民生实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办好民生实事,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创造性开展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山东提出,要通过创新让增收有新渠道,组织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今年新设40万个左右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说,与过去公益性岗位相比,这次行动的创新点既体现在数量上的大幅增加,更体现在对农村的侧重。“新一轮公益性岗位,乡村约占80%,主要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就业需求旺盛。”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一卡通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健康卡全面替代就诊卡、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全覆盖……2021年,山东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取得积极进展。

着眼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基层服务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今年山东将推动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并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让群众就医有新体验、就医更方便。

住房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当前,新市民和青年群体住房困难、居住品质服务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突出。”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金胜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工作思路、政策供给、机制保障等方面加强创新。

让居住有新改善,山东提出完善长租房政策,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围绕加快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突出问题,山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2021年济南、青岛2个国家试点市开工7.49万套,新筹集公租房1610套。“我们将坚持实事求是、因城施策,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方式和规模,今年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8.9万套(间)。同时,加快实现租房落户,探索租房者子女就近入学、享受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说。

提升生活品质,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打通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渠道,全面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当前,山东正新建一批城市书房、健身广场、公园绿地等,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安心。

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是15分钟公共服务圈的题中之义。根据今年年初省商务厅开展的专项调查摸底,对于下一步巩固提升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提出配置大概9大类型、细分80多种业态。“最关键的还是服务创新。现在的商家电子商务水平较高,下一步要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实现通过小程序、APP、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等为居民提供商品采购、配送等多样化服务。”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流通业处处长蔡玉祥表示,将建立商务部门、街道、重要商户、居民代表联席机制,及时掌握商圈的业态、数量、面积、经营状况、居民需求等信息变化情况。

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创新完善,城市更新工作也期待加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如何进一步彰显城市人文内涵?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得者、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谢锡文认为,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城市特色历史文化与公共空间深度融合,形成文化引领、文化浸润、文化共享的城市文化新空间。她建议,校地政企携手联动,深耕城市文化流脉,挖掘城市人文内涵,从百姓身边开始,做实、做细、做活城市更新大文章。

从城市到乡村,以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为牵引创新民生服务,老百姓享受公共服务的边界不断拓展,群众生活更加富有获得感。德州禹城市依托改扩建农村公路的契机,把公交线路利用起来,让快递“坐”上公交进村,农民群众家门口就取快递。禹城市委书记,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滕海强介绍,他们创新联动机制,公交同邮政、电商、快递企业合作,将快递服务延伸到了最基层。山东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禹城)城乡物流(冷链)一体化项目已经开工,其中包括改造提升14条200公里乡镇道路,有望形成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互相“反哺”良性互动的局面。

(□参与采写 张海峰 孙源泽)

民生改善要有新招数

□ 本报评论员

创新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加强民生改善创新,就是要拿出更多新思路、新招数,努力推动各项民生工作打开新局面。

考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生改善是最真切的诠释。面对复杂形势、严峻挑战、转型难关,去年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民生改善没有终点。有学上了,还要上好学,口袋富了,还要富脑袋,乡村要建设,城市要更新……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共同富裕山东路径,我们将面对一系列新问题新期待。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工作体系、推进机制,调整政策供给、投入重点,才能踏准群众需求这个根本落脚点,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改善民生,无论招数怎样创新,都要优先兜牢“底线”。看条件,看积累,做好当前民生工作,关键在于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省委要求盯住“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就是要优先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这是个良心活,要的是实打实、心碰心,不掺任何水分,不打任何折扣。瞄准这些事情,做到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保证资金投入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工作推进到位,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又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追求“高线”。老百姓对民生的期待水涨船高,提升生活品质,必须统筹用好各种力量和资源。比如,充分挖掘用工需求,增设城乡公益性岗位,增收就有了新渠道;用好数字技术,做到线上快诊、异地快结,就医就有了新体验;推动长租房政策实现“租购同权”,居住就会有新改善;以“七网”建设为牵引,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城乡面貌就会有新变化。总之,只要我们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底线”之上,奋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社会救助“供”“需”精准对接

平原县智慧平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 本报记者 齐 静

本报通讯员 宋忠军

“去年10月,查出孩子病情恶化,要做干细胞移植手术,我们感觉天都要塌了。要不是县社会大救助中心的监测救助,现在孩子能不能顺利完成手术都难说。”说起孩子的情况,平原县桃园街道居民魏秀丽(化名)红了眼睛。

2020年,魏秀丽的女儿查出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病花销不少。当年4月,魏秀丽一家办理低保,申请到每月755元城镇低保补助金。由此,其家庭情况也纳入了平原县社会大救助中心的监测范围。去年5月,孩子病情恶化为白血病,只能做干细胞移植手术。通过数据共享,平原县社会大救助中心“智慧服务平台”得到孩子住院信息,马上发出督办预警。县民政局、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会等5部门先后给予魏秀丽女儿救助9次,其中包括临时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在内的救助金共计11.49万元,极大减轻了其家庭负担。

家里遇到重大变故时,很多困难群众并不清楚自己能享受什么政策,如何更好更快地让困难群众得到救助?对于这一问题,平原县一方面加快推进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优化整合民政、教体、住建、卫健、医保等20个部门的44项救助职能,构建起覆盖多个领域的“大救助”体系,实现社会救助“一窗受理、协同办理、一口办结”;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赋能,打造社会大救助智慧服务平台,将救助政策、数据信息和社会救助资源等录入其中,梳理出“助困、助学、助残”等7大救助板块,让救助的“供”与“需”精准对接。

智慧服务平台运行以来,极大提升了主动发现和快速救助能力,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先后办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困难党员帮扶、两癌妇女救助等救助事项2033件,惠及困难群众2568名。

“泰山慧治”有诉必应一键到家

泰安市泰山区居民遇难题一键上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付 刚

“原来的垃圾场臭气熏天,现在建成了红色物业中心,小区满目翠绿、车辆停放有序、环境干净整洁,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春节期间,家住泰安市泰山区岱庙街道东湖小区的李存兰,带着孩子到小区建成的“红物业·泰安心”拍合影时不停感叹。

建成20多年的东湖小区曾经是个“问题小区”,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停车无序,群众多次反映,都未能彻底处理。去年9月,社区居民下载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过泰山先锋慧治服务平台反映问题后,平台迅速激活“有诉必应、一键到家”快速反应机制,小区得以提速整改。

2021年2月,泰山区打造了泰山先锋慧治服务平台,并借助大众日报客户端上线运行了“泰山慧治”,进一步拓宽诉求收集渠道,成为泰山区党委政府与群众对话的有效通道。“为有效解决资源分散、机制不畅、服务效能不高等基层治理难题,泰山区选择从顶层设计开刀,建立了包括体系上下贯通、平台科技赋能、机制闭环运行、队伍高效落实等为主要内容的‘有诉必应、一键到家’为民服务机制。”泰山先锋慧治服务中心主任陈莹说。

泰山先锋慧治服务平台设置了“泰山一键通”网格管理手机服务终端,建立1232个社区微信群,11万余户居民在内,群众有何问题,通过@群内居民助理AI小程序,即可上报平台,真正实现“一键到家”。

通过该平台还能“下呼上应”。“我街道宁家结庄、五马大街等存在食品加工点卫生差、噪音扰民、店外经营等问题,综合执法办公室经过综合研判,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联合执法。我们向区慧治中心进行‘呼叫’,提出联合执法请求,中心核准后,向相关部门派发联合执法工单,为期一周的‘扫街式’食品加工小作坊联合执法得以有效推进。”泰山区上高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古力说。

群众反映诉求后,如何强力推进保证平台高效运转?平台实行“一周热点+”推送区领导、每月向纪委报送推进工作慢及投诉量大的工单,每月对部门进行排名,连续三次排名倒数第一的直接约谈。2021年全年累计承办各类民生诉求91863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1%。

整合政策资源建起互助幸福院

沂源县创新探索“以地养老”新办法

□ 本报记者 齐 静

本报通讯员 董玉芳

在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沂河南村互助幸福院,常有20余名80岁以上老人在长者食堂享受丰盛的免费午餐。“住这里,既能吃上热饭,又能和老姐妹拉呱儿,比俺从前自己生活强多了。”82岁的张桂美边说边举起大拇指。

张桂美的3个女儿都已出嫁,只有儿子张金忠在身边。由于时常外出打工,母亲的照护问题一直困扰着张金忠。如今,老人住进了村里的互助幸福院,张金忠心里也踏实了。

如何让农村老人不离乡又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在县里支持下,东里镇以改革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将宅基地整理、土地流转与农村养老相结合,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依托,整合宅基地整理、承包地流转、农村“大院”建设、长者食堂建设等政策资源,在沂河南村试点建设了村级养老互助幸福院。去年,沂河南村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获取了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资金360万元,在不增加村级负担、不使用任何贷款的情况下,建成了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互助幸福院。

本着子女申请、老人自愿的原则,入住互助幸福院的老人将宅基地、口粮田交给村集体,由村级合作社统一经营,所得收益优先反哺互助幸福院,保障互助幸福院持续运营。老人则免费入住,食宿无忧。互助幸福院设置了4个独立院落,各包含5户住宅,配备卫生间、公用厨房等。张桂美就是用自己15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和半亩口粮田,换来了晚年的安顿和子女的安心。

在优秀企业家引领下,山东制造业稳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和集群化

亮出“山东制造”别样风采

□ 本报记者 张文婷

“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我们将雪蜡车做到了全球领先,外国人在亲自体验后也啧啧称奇。”近日,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在提到由山东研发承制的第一台国产雪蜡车时,一脸自豪。

冬奥会进行得如火如荼,山东企业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出征:雪蜡车、迪尚集团制作的“中国红”礼服,以及来自金猴集团的“冰雪白”礼靴等,向世界展现了“山东制造”的风采。在优秀企业家引领下,山东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集群化迈进的脚步越走越稳。

“拿手术机器人来说,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该领域绝对领先,如果照搬它,那就等着挨打吧!”威高集团创始人陈学利介绍,从利润微薄、没有竞争力的输液器起家,威高集团一步步迈向高端,成长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巨头,“突围之道”在于创新,也就是“老老实实地创造出别人没有的新产品。”正是这个原因,威高集团用十年时间自主研发出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还让远程医疗成为现实。

做高端产品意味着彻底告别粗制滥造,这就要求将品质提到更高的高度。威高集团有“10000-1=0”的准则。陈学利解释,医疗器械产品关系到每一个生命,只要有万分之一的瑕疵,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因此威高集团制定了高于国标的内控标准,生产车间上下道工序的工人,认为产品不合格,就可以一票否决。

一件定制服装的版式如何成型?在迪尚集团,开发的新品被拍摄上传到VR展厅, 与客户沟通设计方案时,客户只需直接点击看中的一款服装,就可以在线挑选面料,并对颜色、领子等部分的细节更改,改后的效果也能在屏幕上直观呈现出来。

“这样的服装研发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介绍,之前开发服装款式都需要打实体样衣,只要有一点错误都需要返工重做,现在不仅降低了样衣的成本,也节省下了来回邮寄样衣的时间。

在制造业板块中,服装是许多人眼里的“夕阳产业”,但朱立华认为,“利用3D设计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新模式,将会激发无限潜力。”据了解,迪尚集团2021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80亿元,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出口企业之一。“我们国家本身就有过硬的服装制造实力,且我们的信息化水平比国外走得更远,因此服装业一定能走向世界更高水平。”朱立华说。

2020年疫情期间,道恩集团快速形成了从熔喷料到熔喷布再到口罩的产业链,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这样的产业上下游转型,对道恩集团并不陌生。“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熔喷料生产企业,开始只有熔喷布的试验机器,用于做出熔喷料以后,做一点熔喷布来测试性能。因此我们开始虽然不生产熔喷布,却储备了相关的技术。”董事长于晓宁说。

高分子新材料、钛白粉、物流仓储、金融服务、贸易、建筑材料、工业设计……这些看起来不相关的业务集合在了道恩集团。“这些业务看似矛盾,其实是相通的。”于晓宁解释道,“我们其实一直在围绕高分子新材料和钛白粉的主业上下游拓展。比如会围绕高分子新材料做相关的科研、生产、物流、贸易等,客户买产品时需要贷款,也是由我们提供,这样就提高了对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也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要打造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关键。

承载着烟台千亿级产值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上汽通用东岳基地自2003年成立至今,累计生产了整车584万辆,动力总成1733万台,产值6348亿元,税收贡献493亿元,出口整车68万辆,带动了山东省106家一级供应商(含烟台市75家)共同发展。

“我们要加快产品的结构转型,在拉动产业配套、提供就业、提高制造业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洁波说。

已发篇目

点击查看第一组报道:大众日报头版聚焦|“开年大会”强调创新,山东要放什么大招

点击查看第二组报道:大众日报头版聚焦|就业创业为何要选山东,请看山东人才引育创新

点击查看第三组报道:大众日报头版聚焦|在全国第一方阵持续争先进位,山东营商环境值得相信!

点击查看第四组报道:大众日报头版聚焦|数字蓝海里抢先机,山东值得期待!

点击查看第五组报道:大众日报头版持续聚焦“十大创新”,今日解析“产业生态创新”

点击查看第六组报道:大众日报头版聚焦丨面对要素趋紧共性难题,山东如何突破

责任编辑: 蒋兴坤 王召群 郭茂英 杨庭栋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