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吟东坡豪放句,唱抗疫正气歌

大众日报记者 逄春阶

2020-03-17 15:20:16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在黄州,脍炙人口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也写在黄州,甚至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取在黄州。来自山东的白衣战士庚子年初,执甲出征,目的地就是古名黄州的黄冈。第一批医疗队员就住在遗爱湖畔,遗爱湖因苏轼给湖畔小亭题写“遗爱亭”而得名。倘没疫情,这里倒是个好去处。眼下,疫情不允许拜谒,白衣战士也无暇他顾,诚如小才子男护士张家栋所言,默念东坡豪放词,一股浩然之气从脚往头上涌,穿上防护服,推开重症监护室的门,迎着病人求生的眼神而去。

我不是君子,我靠近了君子;我不是英雄,我靠近了英雄。我来到了黄冈。跟忙碌的白衣战士们朝夕相处,看着他们的身影,眼睛常常湿润。我问来自东营的耿治英医生,是不是没想到会这么长时间?她说:“大年初一走的时候,我连夏天的T恤都带了,我早就预料到了,这是我的专业!”女儿给她的信让她欣慰:“我无法再阻止你。如果一个人有一件特别想做的事,想起来血都是沸腾的,那子女、父母、伴侣都不能阻止她,只能祝福她,祝她平安、顺利。”我问出生于1993年的李丹丹护士,出征前告诉父母了吗?她答:“没有。我妈听别人说的,她哭着回了家。”但她说,有一天妈妈和妹妹从电视上看到了她,赶紧喊爸爸,但爸爸过来晚了,第二天早早爬起来看重播。

他们如今都在笑着说刚来时的“狼狈”,院感(医院感染管理)医生,来自青岛的王虹,负责训练他们穿防护服,医生都跟婴儿一样,但是王虹一个细节都不能落下,她甘当“恶人”。大家都很恐惧,有的医生防护服竟然穿了两套,手套、脚套套了六层,有时跑来跑去,脚套一层一层往下掉,但没有一人笑得出来。出来脱防护服,又是王虹这样的“院感”盯着,一开始是把脱的步骤都贴在墙上,但是医护人员出来,护目镜是模糊的,根本看不见,王虹就喊着,一步一步,嗓子都喊哑了。一个细节出错,就会导致大面积感染,一人感染,整个团队会陷落。钢铁是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炼成的。90后护士郑祥锋为患者扎针一下子扎到自己手上,他想,坏了。幸亏戴了三层手套,没扎到手。

请见识一下白衣战士的侠骨柔肠。来自济南的一个护士长,护理一位重症病人,四十多岁,经过紧急抢救无效死亡。护士长电话通知家属,家属不冷静,执意要见最后一面,护士长说你不能见,家属疯了一样要闯病房,护士长就在电话里劝说,为了安全,绝对不能见,咋说也不行。最后护士长猛然断喝一声:“咋?!你和孩子怎么办?”一下把家属镇住了,开始哭,护士长不敢挂电话,怕她出事,陪着她在电话这头哭,两个未曾谋面的女人在电话的两头,一直哭了20多分钟,才平静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就是来自山东的护士!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回味。父女出院了,来自济南胸科医院的杨汝燕护士长看到这个父亲胡子拉碴,找来剃须刀,让他刮刮,康复了,得精神点出去!看到11岁的小病号在病房里上网课,那股认真劲儿,越看越喜爱。解金枝和李淑俊两位护士长把他当自己的孩子待,还给他一千块钱作为“鼓励金”。病人要喝稀饭,医院无法做,医生护士就抢着把自己在酒店里的稀饭省下来端到病房。

在李时珍故乡蕲春县抗疫一线的张波,穿着的防护服后背上,写着“张波”二字,被战友拍了下来,并配了首打油诗:“张波背张波,一路在奔波,问谁消杀好,还得数张波。”这就是白衣战士的真实写照,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身上,也把一股正气灌到胸中。我记起了苏东坡黄州沙湖道中遇雨而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黄冈所辖的黄梅、武穴、蕲春、团风、浠水等地,我也见到了可爱的山东老乡们,记住了他们的开心笑容和乐观态度,记住了来自肥城中医院的赵玲为病人做的耳穴压豆中医护理,还欣赏到了她的书法。印象深刻的是,白衣天使们,一个个顶着一头短发,像假小子,英气逼人。护士长穆君蕊说:“这些90后小姑娘,平时不化妆不出门,护发如命。但在黄冈看她们剪发的表情,嘴角上扬,脸上带着笑意。或许过去更多的是自我,而现在开始考虑他人。”

在武穴市采访结束,我上了车,从车窗外,看到来自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张勇裤子已被消毒夜浇成了地图一般,他和来自济南的姚婕护士长笔直地站着挥手跟我们告别,我看到了他们口罩上头的眼里满含泪水。

(大众日报客户端 记者 逄春阶 报道)

责任编辑: 傅欣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