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党员律师进驻信访大厅:练就“铁肩膀” 为民解疑难

大众日报记者 董卿 杨秀萍

2023-02-04 06:57:3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党员律师进驻信访大厅,义务接待群众来访3800多人次

练就“铁肩膀” 为民解疑难

1月28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希勇一大早便匆忙赶往烟台市政府信访接待大厅。在那里,两名农民工正焦急地等待着他。

“俺听说你是党代表,才在这儿等,想请你帮帮忙。”杨希勇刚走进大厅,两名农民工便快步迎上去表明身份和来意。在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杨希勇当即拿起电话联系了施工单位和班组长,邀请他们来大厅当面解决。14名农民工,工资总额近30万元,不是小数目。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沟通,施工单位最终确认了工程量,并承诺把未结算的工资支付给农民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作为一名基层律师,能在律师岗位上用自身所学的法律知识为群众维权解难,我乐在其中。”杨希勇说。

杨希勇于2004年创办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在他的带领下,律所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促所建、以公益促品牌,精心打造党员示范岗,律所党员律师进驻烟台市、区两级政府信访接待大厅,近年来,义务接待群众来访3800多人次,出具信访答复建议书450多份,参与信访积案化解听证会、调解会150多场,妥善处理群访事项百余起,以实际行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党员律师就是要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才能让违法者受到惩罚,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杨希勇说。

农民工讨薪案件难点之一是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混同,而农民工又不愿意打官司。对此,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创新“纯民间仲裁”工作模式,促成争议各方同意以第三方工程造价审计结论作为农民工工资发放依据,破解工程款与农民工工资甄别难题。

前不久,某重点工程230多名农民工访求工资近千万元,在各方对农民工工资第三方审计结果仍然各执一词时,杨希勇大胆采取“人工费审计+双市场询价+第三方盲评”方式来确定农民工工资,促使各方握手言和,打造了“纯民间仲裁”升级版。

多年来,在杨希勇的带领下,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党员律师义务帮助农民工讨薪上亿元,惠及职工群众3万余人。

“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群众来访肯定是急事、难事,但是我们不能说难,不能凉了群众的心。只要能通过电话解决的,我们马上就打电话,需要出去协调的,咱马上就出发。”杨希勇说。在接待群众来访中,他们还总结了一套“急、稳、义、法”群众工作法,即面对群众急切的烦心事,首先自己要做到“急”,把老百姓的难当成自己的难;面对群众多样化的诉求,要“稳”中求进,找准切入点;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时,要讲一个“义”字,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与此同时,要强调一个“法”字,只要是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维护。

既要为农民工直接化解薪酬争议,更要授之以渔。杨希勇带领律师团队把更多精力用在平时进工地普法,面对面满足群众法律需求,从源头上提升农民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在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权益的同时,杨希勇也尝试将法治实践中的案例和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2015年,杨希勇到鲁东大学挂职任教。他探索创建真实案例设疑法、双向交流引导法等法学教育新模式,以及“1+N”法律合作共建机制,把农民工和信访群众请进大学讲堂,与法学教授、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先后化解20多起疑难信访“硬骨头”。

“国家对群众有保障,对施工单位有要求,我们作为群众的服务者,随时敞开门欢迎群众,真正地帮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化为前行的动力,落实到每个需要帮助的群众身上。”杨希勇说。(大众日记者 董卿 杨秀萍 通讯员 杨雪峰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宪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