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丨这所小学课间十分钟为何与众不同?
大众日报记者 李振
2023-11-21 06:40:2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这所小学缘何主动提醒孩子课间活动
□本报记者 李振
下课铃声响起,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孩子们如出笼小鸟般冲向操场,安静了一节课的操场瞬间被笑声欢闹声唤醒。
保留这样热闹的课间,在小学校园并不容易。近期,关于“课间十分钟”的话题引发热议,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和学生的安全似乎变成了无法兼顾的矛盾。
但文化东路小学非但没有禁止孩子课间出教室,老师们甚至在课间走进教室,提醒学生到户外活动休息。
“我们也怕孩子玩闹时出现安全问题。”文化东路小学政教处副主任王丽娜坦言,安全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主管部门、家长乃至全社会高度重视,但也不能为了确保安全的万无一失,压抑孩子的天性,“学校要做的是想方设法化解这对矛盾”。
首先是丰富内容供给,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游戏引导。老师们教低年级学生制作纸飞机、小风车等手工作品,很多孩子书包里都塞着轻便安全的小玩具,一到课间去操场上比试一下成了很多孩子最爱的游戏。
很多城区校园都面临校区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文化东路小学也是如此,全校学生2700多人,如果课间同时涌入操场,势必造成活动场地拥挤。为此,他们从“错”字上做文章。
错开活动场地,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文化东路小学共有三块操场,除了正对校门的主操场,还有面积稍小的西操场和夹在教学楼之间的小操场。学校引导学生尽量在就近的操场活动,避免扎堆活动。
还有一些少人问津的场地也被开发出来,成为容纳学生玩耍的新空间。主操场西侧原本是一堵普通的围墙,学校在这里建设了一面乐高墙,并投放了乐高积木,现在每到课间,乐高墙围满了前来搭积木的学生。
错开活动时间,分时段利用场地。下午大课间,二、四、六年级先出来做广播体操、亮眼操,一、三、五年级就近自主安排活动,比如在教室做八段锦等;等二、四、六年级做完,一、三、五年级再下楼活动。
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向管理要安全。针对课间活动与学生安全的矛盾,文化东路小学还总结出了“教”“巡”“引”课间安全管理三部曲。
“教”就是教育。“很多危险的出现都是由于意识上的松懈,老师要时刻绷紧安全弦。”课间,二年级班主任邵瀛婧会准时出现在教室,确保孩子们的活动都在视线范围内,一旦出现危险行为可以及时约束,同时还会叮嘱学生“别跑太快”“注意避让”。
“需要不断教育的不仅是学生。”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上,分管政教的副校长李婕会通报近期观察到的安全隐患,“有的孩子奔跑速度太快,拽着同学的衣服跑,拿着绳跑等,容易发生碰撞、摔倒,需要老师们回到班里再强调。”
“巡”就是巡逻。课间热闹的操场上,身着黑色制服的保安和佩戴红色胸牌的老师格外醒目。文化东路小学安排了6名保安和每天5名值勤老师共同巡逻,尤其是厕所、乐高墙等课间学生相对集中、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会有保安专门盯守。
“引”就是引导。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小冲突、小纠纷无法避免。邵瀛婧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搞清楚与人相处的边界和分寸,明白遇到矛盾如何处理和化解,“这也是我们日常引导孩子学习的重要能力,指导他们自己找到秩序。”
让学生走出教室,更要有底线思维,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不能“赤手空拳”。在配备两名专职校医的基础上,上学期,文化东路小学专门对教师进行了三轮急救培训。此外,他们还购置了4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放在校园不同位置,以备不时之需。
课间十分钟如何度过,看似是校园管理问题,实则反映的是教育理念。“有问题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因噎废食,”文化东路小学校长梁丽说,“对孩子好的事情,克服困难也要去做。”
守护活泼热闹的校园生活
□ 李振
近期,“课间十分钟”登上热搜——不少中小学要求学生课间不能进行户外活动,甚至规定除了去洗手间不能走出教室。
对于学生而言,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作用却不容小觑:既能跑跑跳跳活动筋骨,呼吸户外新鲜空气,也能跟同学玩耍聊天,释放情绪,舒缓压力。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不仅是读书考试的地方,更是成长的地方。在与同伴嬉戏玩耍的过程中,他们还能收获很多在课堂上得不到但在人生中很重要的东西。
相关报道中,有老师坦言,束缚孩子的课间十分钟,主要还是学校思想上“怕”字当道:不敢把课间放给学生,因为一旦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出现安全问题,不仅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处理相关纠纷问题也会分散老师教育教学精力,给学校产生负面影响。用“一刀切”的方式铲除可能产生问题的土壤,校园管理方的确省心省力了,孩子却失去了在校园自由奔跑跳跃的机会。这样的“圈养”,无疑背离了教育的初心。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当鼓励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探索,通过优化校园布局设计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等举措,让学生们畅享阳光下的课间十分钟。
学校对学生安全问题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校园安全责任界定的不清晰,学校、教师肩负了超出其责任范围的安全责任。应当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明晰学生、监护人、学校、教师等主体的责权划分。同时完善商业保险机制,在出现安全事故时,降低校方可能面对的经济风险,也使当事学生和家庭得到及时帮助。
对于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学生家长而言,也要树立正确的安全风险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受伤、疼痛甚至流血,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且难以避免的代价,或者说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因为低概率的偶发事件舍弃课间活动带给儿童成长的裨益。以平和心态看待成长,以周密准备应对意外,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守护好孩子们活泼热闹的校园生活。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 蔡继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