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透视悬疑剧热播背后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2020-07-02 06:24:3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对热爱悬疑剧的观众而言,这个六月无疑是幸福的。精品公安剧《三叉戟》(右图)、国内首部家庭悬疑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绑架游戏》的《十日游戏》等不同风格的电视剧作品相继开播,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各具特色的故事情节,让剧迷不禁大呼“过瘾”。

这些悬疑剧是怎么讲好故事的?讲好破案故事,究竟有几种方法?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界专家,对比《三叉戟》《隐秘的角落》两部作品,探讨破案剧如何成功“破圈”,探讨如何产出更多可以媲美《隐秘的角落》品质的产品。

有趣的人物,有趣的灵魂

“大背头”“大棍子”“大喷子”,是哪条街上无业游民的外号?不,这是电视剧《三叉戟》中三位主角警察的外号。陈建斌饰演的崔铁军,年轻时爱把头发梳得油光锃亮,外号“大背头”,头脑聪明,擅长经侦;董勇出演的徐国柱在基层派出所当巡警,善于抓捕、追逃,人称“大棍子”;郝平饰演的潘江海又名“大喷子”,能说会道且思路清晰,是一名预审员。曾叱咤风云的“三叉戟”本想安稳退休,哪想昔日好友遇害,于是,齐心合力创新侦破手段,一举击破金融犯罪集团。

该剧编剧沈嵘表示,作品突出人物塑造,“因为最后大家记住的都是鲜活的人物。其实故事情节过几年可能都想不起来了,当时看的时候,可能会有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但最终能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人物。”

文化评论人韩浩月也认为,该剧最亮眼的是三位主角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在他看来,三人之间耍贫嘴、互相“攻击”最有趣,甚至是彼此翻脸时最好看。“破案剧中警察形象大多是正义凛然,呈现出单一脸谱化,同事关系也相对简单。但《三叉戟》把视线聚焦在三位警察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纷争,是同事是好友还是‘仇人’,逼近现实生活,这是作品最吸引人之处。”韩浩月告诉记者,正是基于此,作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感,增强主角真实可信度,为观众理解跟随主角后来坚守正义的英勇之举增加了说服力。

韩浩月特别提到,以往剧中警察很少有外号,即使有也是带中性或褒义色彩。但“三叉戟”的外号带有俗语调侃味道,这反映出创作者对警察形象塑造的突破,把警察“拉回”普通人的世界,平视警察工作生活世界,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剧体验。

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于海丰认为,“以三个老公安干警热血破案的故事,重塑中国式‘硬汉’形象,突破重围掀起观剧热潮,这部老派纯正的现象级作品为当前的文艺创作带来良多启示。”她表示,创作者既有大格局、大智慧,赋予文艺作品以时代精神、社会诉求和人生理想,传递新时代的正能量;又要有接地气的姿态,善于捕捉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体现小人物生命的丰厚和人情味,用烟火气激活作品的生命力。

在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超看来,《三叉戟》的成功在于主角选得巧,人物立得住。“曾经辉煌一时,如今稍显落魄,这样的人设本身‘自带流量’,已经引来不少‘同病相怜’的观众。”《三叉戟》的人物定位更有看头、更有故事。围绕着他们辐射展开的三教九流关系网也“可以”更加复杂。“他们年纪偏大、经历多,身边出现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人物,都理所应当。”李超分析说,该剧主要展现警察的“社会生活”,而没有更加深入地聚焦“社会问题”,这让作品的内涵有待提升。

用文艺片的方式拍摄

主演文艺片的秦昊最近火了,那句“带你去爬山”让人不寒而栗。

昏暗忧伤的灯光,恰到好处的音乐,细致考究的画面,三个孩子和一位大人的生死博弈,《隐秘的角落》把大家带入人性迷宫。直面人性的黑暗,是文艺创作躲不开的核心主题,而该剧正在呈现这一主题。

“用孩子的眼睛见证善恶交织,观察社会利益碰撞带给孩子的伤害。”李超对其称赞有加,认为这是部反思社会,甚至带有批判意义的深度作品,“它满足了我们对真实的匮乏”。

李超以秦昊饰演的张东升为例分析说,张东升具有两面性。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年宫奥数老师,深受家长学生认可;也很爱妻子,并对岳父岳母尊重有加。但因他是上门女婿,没有事业编制,备受冷嘲热讽,妻子出轨并坚持离婚。“他的忍辱负重没有得到承认,于是,他作出疯狂之举,并越陷越深。”但他对女孩普普十分疼爱,温柔贴心。普普一声“张叔叔”唤醒他内心深处的人性和理智。“我们透过张东升看到了人性,看到了善与恶的交织,这不得不引发观众自我观照、自我反思。”李超总结说,这是作品广受好评的根本原因。

韩浩月透露,自己被该剧吸引是因为“它成功延续着悬疑剧网剧的优良风格和创作脉络,暗黑风格、复杂人性,甚至配乐都散发着阴冷,让观众所有感官沉浸其中。”

“用文艺片的方式拍悬疑剧,主演也大多是文艺片出身。经常在文艺电影中出现的李梦,出演了剧中重要角色——朱朝阳后妈王瑶。虽然她多以素颜出镜,但表现十分抢眼,观众一边痛恨她,一边心疼她丧女之痛。”韩浩月说,在光线、色调、配乐、画面等“全面包装”下,该剧以文艺片叙事方式揭开故事内幕。文艺片有个特点,紧张的内容放在故事之外,《隐秘的角落》也是如此。该剧第一个场景中,女婿张东升在山顶为岳父岳母拍照,并主动上前细心帮老人摆姿势,下一秒,他把老人推了下去……观众的好奇心立马升起:温馨亲密的拍照场景怎会发生杀人之举?紧张之感随之而来。发生在三个孩子身上的故事,如何才能耐人寻味?创作者用文艺片的表达手法,聚焦孩子的气质、着装、神情、肢体动作,体现“有故事”,引领观众跟随镜头前去了解孩子们的命运。

于海丰直言,优秀的悬疑剧作品注重雕琢细节,尊重观众审美。创作者要始终秉持“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专注戏剧魅力,深耕制作品质,追求逻辑严谨,深入生活,着眼现实,才能以真动人,以情感人,才能打造出走进人心的精品力作。

很多取材真实案件

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两部悬疑剧突破都市剧、古装剧、玄幻剧的重围,博得关注。今年以来,已播出的《猎狐》《燃烧》都曾引发热议,正在播出的《痕迹》收视率也一路走高。

李超认为,悬疑剧是对人性的高度锤炼,暗藏着多重矛盾,宽容度高,可供创作人员尽情发挥。“特别是今年的挑战格外多,人们对正常平稳生活十分渴求,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而悬疑剧可以帮助观众有效释放压力。”

“悬疑剧创作尺度相对比较宽松,所以选择这一题材创作,播出率高,也容易出精品。”韩浩月补充说,悬疑剧很多是取材真实案件,甚至有些台词就来自案宗,紧密联系现实,观众代入感更强。“换句话说,悬疑剧为观众了解如何战胜社会的阴暗面提供了一种途径,这是其他题材不具备的。”

韩浩月认为,《三叉戟》《隐秘的角落》都还不够“过瘾”,“看得过瘾”才是好的悬疑剧。

被年轻警察调侃为“三茶几”的“三叉戟”有着中年人的颓废与脆弱,警察工作之外的生活,该剧刻画得恰到好处。如果能够进一步深挖他们正处于事业黄金期,如何平衡家庭工作关系,或是展现公职人员初心使命与个人私心的矛盾冲突,将会进一步丰富作品的思想厚度,可以延伸更广空间。“《三叉戟》已经进入挖掘阶段,但是没有深挖。”

《隐秘的角落》的提升可以“增加反转”,剧情再曲折些,多反转几次,让每一次反转顺理成章。“作品在刻画细节方面很出色,用放大镜般的镜头语言放大内心世界,但剧情框架上可再延伸补充。有些观众觉得第九、十集故事太拖沓,就是因为框架不够丰满。”

如何让悬疑剧“破圈”,吸引各年龄段观众?于海丰建议,可采用类型杂糅与内容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代入感,以另辟蹊径的方式与当下主力观众达成共情和共鸣。比如融入提炼现实生活的喜剧元素,或者加入刑侦、动作等商业元素,主动适应当前观众的多元诉求和审美习惯,让作品在浓浓情谊之外还能触碰现实哲思,在传奇故事之外还能注视社会百相,达成温度、力度、深度与高度的有效契合。

韩浩月则表示,本土化创作是王道。最受美国人欢迎的美剧是悬疑剧,但中国人最喜欢看的美剧却是家庭剧,这是为什么?“悬疑剧具有很强的本土化特征,观众会结合本土文化心理和审美去看剧,这也为我们创作悬疑剧提供了方向。好的悬疑剧题材并不稀缺,关键是创作人员如何用更高的智慧满足不同观众对剧作的需求。”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报道)

责任编辑: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