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新春蹲点报告③笑脸背后的“民生密码”

大众日报记者 齐静 张依盟 宋亚鲁 李扬 徐佳 张浩 刘春德 巩晓蕾 马立莹

2021-03-06 19:25:1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老楼加装电梯,让青岛上流佳苑社区的老人再也不用发愁爬楼梯了;即时帮扶,让聊城白血病患者孙海霞对未来过好日子满怀信心;消除大班额,济南知行小学孩子们的教室越来越敞亮了……群众笑脸是检验民生工作的试金石,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2020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80%,城乡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3月6日,大众日报重磅推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山东之变”系列蹲点调研报告之三——《不忘初心,强省路上民为本》,讲述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说变化话奋斗》,邀请多方人士,聊聊他们这些年的新收获。《记者手记》,透过群众的笑脸讲述百姓的真切感受。

■全文如下

不忘初心,强省路上民为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大关切。“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山东发展寄予厚望,对山东人民饱含深情。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持人民立场,践行初心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民生新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前,山东紧抓民生不松劲,去年民生支出占比仍保持在80%左右,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增进民生福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上流佳苑社区为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题,为11栋楼加装电梯42部。

3月2日上午,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下单20分钟后,青岛市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居民李国强在家中收到了小孙女想要的毛绒玩具。“想买啥都有,既方便又快捷,还免去我们老两口奔波,这个平台让日子更舒心了。”李国强连连称赞。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流佳苑社区,提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对于当时的场景,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至今难忘:“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去年,上流佳苑社区不仅完成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彻底解决了老旧小区老人上下楼难题,还打造了“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让居民动一动手指,就能完成购物、报事、报修等事项。“社区老年居民不少,智慧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反馈他们的需求,让我们更好提供服务。”李存业说。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上流佳苑社区居民不断提升的幸福感,正是山东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虽然我得了病,但有信心把日子好好过下去!”2月28日,在医院做完常规化疗回家后,临清市康庄镇宁店村村民孙海霞说。去年5月,40岁的孙海霞被确诊为白血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虽然不属于贫困户,但存在因病致贫风险。当地政府得知后,将孙海霞纳入即时帮扶范围,并为其购买了“扶贫特惠保”,将个人医疗负担降到了10%以下。

做民生工作,首要的是有为民情怀。2018年底,山东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随后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重要位置,并在全国率先建立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去年疫情防控吃劲阶段,山东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突出位置,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贫困户等的动态监测。像孙海霞一样,去年山东有1.49万户3.46万人被纳入即时帮扶范围,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3月1日下午,8岁的残疾儿童涵涵准时来到山东省康复研究中心(山东省康复医院)。由于患先天性脑部疾病,涵涵有吞咽障碍、全身痉挛等症状,需要定期进行康复治疗。“来康复中心前,我们给她报过一对一的康复课,一节课就要一百多元,压力很大。”涵涵的父亲说,如今在康复中心,一年有2万元的康复训练补助,还可以享受最高3万元的居民医保报销,可以覆盖孩子全年诊疗费用,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民生温度。山东大力推进残疾人的康复救助工作,把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年1.5万元,还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参照门诊慢性病种管理。同时,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工作,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医保门诊范围,取消门诊起付线。

民生关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民生工作,重在做实做细。自2019年新春伊始,山东省委、省政府每年专门出台文件,部署20项重点民生实事。从特殊群体关爱、异地就医到农村“七改”,每项实事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同时明确各相关副省长是分工民生领域第一责任人。

● 用好民生“指南针”,让发展成色更足

沂蒙山区刺绣特色产业项目助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山东把办好民生实事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持续发展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

“我们要参加今年4月举办的第19届上海家居展,目前正在梳理要参展的瓷器种类。”3月2日上午,在淄博义乌小商品城,从事陶瓷批发生意的商户尹铁兵忙得不亦乐乎。去年疫情暴发,尹铁兵的店铺整体销售额下降了30%,资金流转压力陡然增大。后来通过“信用贷”,尹铁兵拿到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且享受一次性贴息补贴,顺利渡过难关。“今年我们接到了三个大订单,如果人手不够,还会再招人。”尹铁兵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亿万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更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深谙于此,山东每年安排至少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带动就业。去年山东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29万笔308.73亿元,发放增量居全国第一,直接扶持创业和带动就业54.82万人,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东辛庄子村,3处清澈见底的汪塘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片汪塘是川子河上游的一条支流,以前村里很多村民搞养殖,污水直接排进去,臭气熏天。经过治理后,汪塘变成了村民的后花园,每天晚饭后我就和老伴儿来这里散散步。”77岁的村民郑培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把握发展大势,紧扣群众需求,山东把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统筹起来、一体推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省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69.1%,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年均水质达标率为100%,全省入河排污口形成“一张图”“一张表”……去年山东生态环境交出亮眼成绩单,齐鲁大地的每一天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

整洁的护理标间、齐全的娱乐设施,伴着悠扬的歌声,老人们或惬意地练书法、看新闻、下象棋,或悠闲地学太极、打台球、养花种菜……在威高医养结合中心,百余位老人怡然自乐,享受着养老、医疗、护理一体化的服务,呈现出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和谐画面。

截至2019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25.21万,为全国之最,这给山东带来了不小的民生压力;但庞大的健康养老需求,又给山东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医养健康产业全面起势、蓬勃发展,产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医养结合工作领先全国。去年,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确定重点项目147个,医养健康产业基金认缴规模超230亿元。“民生和发展在这里精彩互动。”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袭燕说。

●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沂南县砖埠镇中心小学,孩子们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在空调前取暖玩耍。

多解民生之忧,需要创新方式方法。聚焦民生难点痛点堵点,山东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善借市场的力量,善走创新的路子,善用整合的办法,着力破解民生难题。

芳草吐绿迎开学。3月2日下午,济南市行知小学二年级4班,42名同学分坐6排,在宽敞的教室内上语文课。济南市行知小学校长王艳凤说,通过挖掘原有校舍资源,重新调配师资力量,学校全面消除了大班额问题。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针对消除普通中小学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山东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着力破除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提出“一县一案、一校一策”予以规划实施。目前,全省城镇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消除,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依靠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解决民生难点、堵点,山东一批改革硬招实招找准穴位、击中要害。

76岁的李梅芳家住泰安市泰山区,因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需要常年吃药。春节过后,她熟练地打开“健康泰安”微信公众号,找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徐忠医生在线复诊,开处方、选择送药上门、线上支付,全程不到10分钟。“聚焦慢病患者就医拿药的痛点堵点,我们在线下建设慢病服务中心,线上打通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用经办服务流程再造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泰安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和元说。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率先制定互联网医院医保定点协议文本,山东在民生保障答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济南、泰安、德州、潍坊等市加快推动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市级平台建设,形成了线下线上问诊购药和送药上门一体化服务新模式,让民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

改革改在问题根子上,改革改到群众心坎儿里。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最后一道防线。山东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优化民生资源配置,在全国率先迈出关键一步,全面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制度、能力、平台、资金和管理“五个统筹”。

按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平原县王杲铺镇胡庄村董晓卉姐弟俩从去年8月开始每月领取920元的生活补助。与以往不同的是,补助并不是姐弟俩自己申请的,而是他们在德州市社会大救助体系服务平台筛选告知下,才办理了该项业务。由于整合了15个政府部门的多种救助资源,该服务平台能够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可享受的救助政策,让救助方式向主动救助、事中介入转变,救助质量明显提升。

2月18日,山东省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今年困难再大,也要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这是温暖人心的铿锵话语,也是鼓舞人心的庄严承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征途上,山东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聚力求突破见实效,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切实办好,奋力书写民生幸福新答卷!

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喜获丰收后,青岛的贫困群众喜笑颜开。

■记者手记

群众笑脸是检验民生工作的“试金石”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在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上用心用情用力。而改善民生效果显著与否,群众的笑脸无疑是最好的“试金石”。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牵动全社会的心。当记者行走在济南市行知小学校园,草木花朵已展露出春天的色彩,读书声回荡在整个校园。在这所济南市旧城改造后面向回迁居民子女入学的学校中,“大班额”消失不见,孩子们拥有了宽敞的教室和更多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

办好教育民生实事,山东下大力气,把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保障幼有所育,列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项重点民生实事,为孩子们共享高质量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同样,在就业、医疗、养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我们也看到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依靠贴息创业担保,淄博个体工商户尹铁兵顺利解决疫情期间资金流转难题;行动不便的76岁老人李梅芳,在手机上完成了复诊、开处方、线上医保支付;要去北京照顾外孙女的威海市环翠区居民王淑英,安心地将父亲托养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日子更红火。

■说变化 话奋斗

大众日报后续还将从更多维度,推出多组“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山东之变”系列蹲点调研报告,敬请关注大众日报及大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