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故事丨黄河滩区群众喜迎新村台上首个中秋

大众日报记者 王兆锋

2021-09-21 06:50:3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黄河滩区群众喜迎新村台上首个中秋,天上下起了雨,乡亲们思绪万千——

“搬入新房,再也不怕水了”

9月19日,菏泽市东明县黄河滩区,24个村台社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

搬入新家的滩区群众,喜迎在村台上的第一个中秋节。

东明县沙窝镇翰林院社区,尚俊梅的新家窗明几净,电器一应俱全,点缀窗前的盆景绿意正浓。

尚俊梅在厨房里忙活着,准备着中秋节一家人的食谱:蒸肉包、蒸糖包、清炖羊肉、红焖鸡、炸鱼……当然还有水果、月饼不能少。“这是俺搬进村台社区的第一个中秋节,得好好过。现在俺们的新日子好日子开始了!”尚俊梅说。

“住上这样的二层楼房,俺很满意!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再也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事了。俺从心底感谢党!”四十岁出头的尚俊梅,一直生活在黄河滩区,说起以前的生活,她几度哽咽。

“在老村时,遇到这样大的雨,路上湿滑泥泞,高高低低,磕磕碰碰,就没法出门了。屋里也会哗哗进水。”尚俊梅说,“院子越垫越高,屋里比院子越来越低,出门就能摸到屋顶上的瓦。我怀孕时,进屋一脚踏空,摔倒了,吓得大哭。”

当时,尚俊梅一家四口和大伯哥、婆婆一大家子人挤在一间大房子里住,一间大房子隔成三个房间。“俺两口子就用一个立柜和婆婆的床隔开,夫妻连说个悄悄话都不方便。现在俺终于有自己的家了!”

前几天,尚俊梅的亲戚朋友来了20多人,来看她的新家,借此机会中秋节前大家聚一聚。

“我结婚20多年了,逢年过节,从没有来过这么多人。我们把桌子摆在外面村台上,摆了三桌,每桌从饭店要了14道大菜。后来孩子们吃完了,大人们挤成一桌,热热闹闹,吃了两三个小时,甭提多开心了。亲戚们多在县城住,他们夸村台好、房子好、路好。我姨特地拍视频发抖音了。”说着,尚俊梅拿出手机,让我们看视频,大人们开怀畅饮,开心地大笑;孩子们高兴地跑来跑去,嬉戏、打闹,其乐融融。

“今年中秋节,再也不怕水了。”63岁的何九成,看着窗外的雨,思绪回到1982年。“那一年中秋节,上大水了,村里的房子塌了80%,谁还有心情过节啊!”何九成指了指房子说,“我这一辈子,盖了4次房,以后不用盖喽,有福啊。过节,把三个孩子喊在一起,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个饭。”

搬入新居,滩区群众干劲十足。

在长兴集乡长兴社区附近,段云贤正和村民们冒雨采摘秋葵。200亩秋葵在雨中生机盎然,开着黄花。

“每天都要采摘,一天不摘,秋葵就变老,卖不出好价钱。多的时候,一亩地一天能采摘100多斤秋葵,今年价格好,每斤2.1元。秋葵能采摘100天,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这200亩秋葵,就是200万元,纯利润至少150万元。收完秋葵种菠菜,菠菜的收入就把种秋葵的本钱收回来了。有70多人长期在地里忙活。等收菠菜时,得用400多人。”段云贤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下一步,我打算再扩种100亩,带领更多的滩区乡亲一起富。要过节了,得好好喝几两,好好贺贺!”

东明县供销集团中社智慧农业中心主任刘民介绍:“我们在滩区托管土地,发展订单农业,统一供肥、供种。根据每个村台的劳动力情况和土质情况,引导发展规模化种植。以老段种的秋葵为例,全部出口韩国、日本,效益十分可观。”

走进沙窝镇尚庄社区种粮大户尚新伟家,尚新伟刚陪着亲戚“喝了二两”,脸红扑扑的,笑容可掬。

说起种粮,43岁的尚新伟来了劲头:“我加入了县供销集团下属的合作社,种了200亩粮食,感觉找到挣钱的门路了。合作社统一供种、供肥、飞防,一亩地成本能降低100元;种的富硒小麦,每斤比市场价高一毛钱左右,每亩能多挣100元。这一降一增就是200元。我种粮得实惠了,流转群众的土地,群众也会跟着得实惠,这不形成良性循环了嘛。”

尚新伟冒雨带记者去看玉米,他的200亩玉米,叶子依旧是绿的。“这就是加入合作社的好处,统一对玉米进行了飞防,增强了玉米的抗病、抗病虫害能力,使玉米生长健壮,抗涝。”

(大众日报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王恩标 代明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