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万户看小康|威海王家疃村:600年老村正青春

大众日报记者 郭爱凤 郑莉

2020-08-23 06:29:1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王家疃村的柿园民宿保留了原有树木、房屋特色。(□记者 郑莉 报道)

一面花墙、一院多肉植物、一棵汤碗口粗的老杏树,木栅栏门搭配石墙、青瓦,刘俊彤家的石头房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保留着古朴的味道,但比老房子更干净温馨。”北京游客王女士称赞道。

“这几年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把我家房子按照原貌修缮了,还进行了改厨改厕、清洁供暖改造,现在老房子不仅好看,居住条件也不比楼房差。”刘俊彤一边将门前摊位上的多肉植物和几篮新采摘的蟠桃、李子摆放整齐,一边笑着说,2009年嫁到村里时,她没想到眼前的石头房能变成“网红”。

刘俊彤的家在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这个始建于明代的小山村,位于里口山深处,“四面山合,一径斜穿,飞峙流泉,鸟啼花落,四时堪怡,不亚武陵桃源”,清代文人笔下该村堪比世外桃源。如今,漫步村中,除了眼前的石墙青瓦、繁花锦簇、青山如黛、溪水涓涓让人赏心悦目,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老村迸发出的青春活力更让人欣喜。

“王家疃村自然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明显,但整体风貌偏旧、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为了改变该村‘抱着金山啃疙瘩’的窘境,我们立足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前来规划设计,‘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拆后复建’,重点在整治提升和保护发展上下功夫,使传统风貌与现代生活共融共生。”里口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局局长逄万涛说。

近几年,王家疃村持续强化基础配套建设,争取各级扶持资金5000余万元,村内外道路硬化率达100%,生活污水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完成无公害厕所改造,实现清洁供暖全覆盖,新建休闲公园、荷花湾景点2处,新建公厕6座、停车场3处,新增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在村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民居进行个性化修缮,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

老村“新妆”迎客来,也吸引了外地资本争相进入,柿园民宿、琴舍民宿、清怡茶园、乡村美学堂、悦己萱咖啡吧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相继落户,为老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目前王家疃村的精品和普惠性民宿达到20余栋,先后建起采摘园300多亩、四季采摘大棚10个、农家乐12家。王家疃村流转出的破旧空置房屋,不仅租金翻了一倍,还一房难求。“虽然租金略贵,但是这里环境好,旅游业态丰富,客流量更不用担心。”今年22岁的于丽丽初次投资创业就选择了王家疃,她的手工咖啡屋保留了石头墙特色,文艺范儿十足。

近几年,王家疃村接待游客数量持续攀升,2019年共计接待游客126.8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曾经从事电商工作的刘俊彤就是其中之一。“本来养多肉只是我的爱好,但是问的游客多了,我觉得可以把爱好变为事业。”刘俊彤告诉记者,她现在白天摆摊卖多肉植物和自家果园的水果,晚上处理网店事务,仅多肉植物一年就能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几千斤果子在家门口也能售卖一空。“有这么好的环境,在家门口就能吃喝不愁,现在让我去城里住楼房我都不去。”她说。

种了40多年果树的王永玲夫妻也“转行”开起了农家乐。“浙江的游客提前订了桌,马上就到。”王永玲把灶火烧得旺旺的,一边说一边翻炒着跑山鸡,一旁的大锅里特色烩鱼也散发出阵阵香气,“现在来我们村的游客多,我们老两口还把儿媳妇叫回来经营这个农家乐,我俩给她打工,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0多桌!”王永玲被灶火映红的脸上掩不住笑意。

“为了乡村旅游整体规划,我们2015年曾做过调查,王家疃村80%的村民想要离开山区;2019年再作调查时,80%的村民不愿意搬走了。”逄万涛说,王家疃重焕青春,真正留住了乡愁。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爱凤 郑莉 通讯员 阮宝勇 姜华峰 报道)

责任编辑: 鞠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