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万户看小康|拔除“穷根”,沂南后峪子村“下山”奔小康

大众日报记者 赵德鑫

2020-08-30 06:13:3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引水修路、种植林果,后峪子村拔“穷根”奔小康

“干巴村”过上滋润生活

图①:后峪子社区村民种植的李子喜获丰收。

图②:后峪子社区俯瞰图。

从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出发,走过十余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记者来到依汶镇后峪子社区,只见青山脚下整齐排列着一栋栋红顶白墙的二层小楼,干净整洁的街道旁数位村民在树荫下闲聊着家常,处处显示着这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里滋润的生活。

后峪子村恰如起名,村落过去分布在8条山峪里,曾是一穷二白的山区村。“过去俺们村在山上,只有一口井。小时候遇上天旱得拿着泥罐子走七八里路到汶河接水,因为山路难走,泥罐子常常在半路就摔坏了,有时候一天跑好几趟都填不满家里的水缸。”村民尹传凤回忆道,缺水是后峪子村的“穷根”。因为没有水,外村的闺女不愿嫁过来,当时的后峪子村被邻村人戏称为“干巴村”“光棍村”。

“俺们村的变化还得从1988年引水入山说起。”尹传凤依然记得那年村民大会上后峪子村党支部书记梁兆利的表态,“不管吃多少苦也得把咱们村从‘穷窝’里拽出来。”

说干就干的梁兆利带领村两委发动群众、分工到户,夜以继日地挖机井、修水渠,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清澈的汶河水终于引入了后峪子村,打开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喷涌而出,终于医好了后峪子村村民的“心病”。

“解决吃水难只是第一步。面对庄稼浇水难的问题,村党支部连续召开了几次村民大会,把引水上山的事向大家伙儿说明白。”后峪子社区妇女主任魏光霞告诉记者,为了筹集经费,梁兆利卖掉了自己的农用车,村民们有的拿出了闺女的孝顺钱,有的拿出了卖鸡蛋的钱,仅用五天时间,全村集齐了14万元工程款,两个月里硬是把汶河水提升了80多米,让全村80%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浇地。

20世纪90年代以前,后峪子村不仅没有能运输的生产路,也没有像样的出村路。“过去俺们村没有小学,上学的话得走一公里的山路才能走到学校。”村民崔宝龄仍然记得小时候家里买了自行车,父亲却只能骑到山脚然后再扛着上山走回家的窘境。水引到山顶,路更要修上山头。利用冬春农闲季节,村党支部动员全村劳动力齐上阵,通过老少爷们手刨肩挑、前拉后推,修筑村干道、生产路累计18公里,水泥路修到地头、通到家门口,后峪子村摆脱了出行难的困扰。

从整山治水到修路架桥,随着山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了让光秃秃的荒山变成致富的金山,后峪子村将目光瞄准了林果种植。“俺们跟着村里的帅李(李种,别名串子)协会种植帅李,从育苗到销售都不用操心,按照一亩地产7000斤计算,每斤帅李能卖到1.5元,这样除去成本亩收入能有一万块钱,这对于山地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尹传凤说。

如今后峪子村栽植林果1700亩,成为临沂市最大的帅李种植基地,“阳都帅李”还获得了国家级有机生态林果认证。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农业村。围绕生态富民,后峪子村成立了“峪乐旅游专业合作社”打造“千亩李花”观光带,建设了2处精品林果采摘园。据了解,2019年,后峪子村集体收入3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全村贫困户75户118人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

“日子好过了,更要树立村里的好风气。”据梁兆利介绍,在后峪子村有着几条特殊的村规:连续8年被评为“好媳妇”“好婆婆”等荣誉称号的农民,作为纳新对象,优先入党;连续12年以上被评为“好媳妇”的可以被评为“明星媳妇”……几十年如一日的评选树立起良好的村风,使后峪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平安村”。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德鑫 通讯员 高铭阳 孙国华 报道)

责任编辑: 鞠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