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想再穿一次军装,再敬一次军礼,“硬骨头连”老连长圆梦

大众日报记者 马景阳 王兵 孙银峰 宫瑞瑞 王兆杰

2020-09-17 08:01: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老连长您好,我是一营一连现任政治指导员王创举,我代表连队官兵来看望您来了……”一边说着一边敬上一个标准军礼。9月16日上午10:41,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办事处仓上村的一处民房里,鼻子里插着吸氧装置的94岁老兵赵永成在女儿们的搀扶下,挣扎着从病床上坐起身,举起了右手。此前一直说话含糊不清的老人使劲清了清嗓子说:“我是连长!”

看到老连长后,王创举声音一下子哽咽下来,坚毅的汉子,眼泪仍然夺眶而出。

跨越68年再相聚

赵永成和王创举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瘦骨如柴的赵永成右手中指明显要短一些,断了的手指1952年10月15日留在了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场上。因为身受重伤,手指被敌人子弹打断,从此老人右手无法扣动扳机,后被辗转送回国内。一同带回国的还有他荣立三等功的证书和军功章。回国后,老人深藏功与名,几十年来极少对外人提起他的英雄事迹。

2019年10月1日老人在家收看国庆阅兵直播,看到“致敬”方阵中老一辈军队退役英模代表方队后,老人跟孩子说,他非常羡慕这些老兵,自己也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非常想与自己的老部队联系。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老人是15军45师133团1营1连连长,老人的孙子赵百喜得知老人的心愿后,积极联系老人的老部队,2019年11月联系到老人此前所在部队。

红一连的连史上记载:(1952年10月)15日下午6时30分,经我强大炮火攻击后,连长带领一排反击4、5、6号阵地……在强大炮火打击下,部队发起冲锋后,不到10分钟就全部恢复阵地,歼敌三个排。随即,敌又以两个排的兵力向我二排阵地反扑,连长赵永成命令一排长王玉庭率一班从5号阵地直插敌后,前后夹击,粉碎敌人的反扑……

当天的战斗取胜了,可是赵永成却也身受重伤。5天后,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所在部队15军45师135团冲上了上甘岭。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打出来国威、军威,留下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事实上,赵永成非常清楚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尾声,如今他最挂念的还是他的老部队,他还是希望能再穿一次军装,再敬一次军礼,再看看自己的老部队,再当一次空降兵部队的一个兵。

因为疫情和作训任务的关系,9月16日来自老部队的代表来到老英雄身边,完成老英雄的一个心愿。时隔68年,老人又一次与老部队握手。

我们是来寻根的

“老连长我们一直传承着你们那代人的精神,尽管人员在变化,可是你们打出国威、军威那种精神从来没有变。我们连队先后有76人次立功、22次集体三等功、39次荣获先进连队表彰。”王创举随身为老人带来了历年来连队荣誉册,向老连长报告部队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

王创举说,精神是有根的,一支部队也是有根的,这次就是为寻根而来,寻找这支连队英雄的根。被称为红一连的这支部队有着光荣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有着老连长赵永成这样的英雄代代传承,才有了部队今天的样子,这一次来既是慰问老连长,也是一次寻根的教育之旅。

紧紧握着王创举的手赵永成激动地身体颤抖。“我找到家了,终于见到家人了,谢谢你们!”赵永成不断地说。这是一名老兵表达出的对部队最深沉的爱。此后长达十分钟的时间内,老人的手一直紧紧握着王创举。

此次王创举带来的还有一本红一连的家谱,每一名红一连的官兵在转业或者退伍之前,都会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红一连最宝贵的财富。这本红色家谱上预留了第一页的位置,如今这一页留给了赵永成。老人接过这本家谱,郑重地在上面写下了自己名字。

回忆起往事,赵永成说:“我在这支部队待了三年,都是‘硬骨头’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也创造了一个连歼敌一个营的壮举。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老人那种精神也得到很好继承。

赵百喜告诉记者,爷爷身体康复后立即申请返回部队继续参战,可是因为右手手指受伤严重无法使用枪支没有让回到原部队继续参战。后根据省份编到山东编队学习团,在学习团里待了一个月左右回到山东淄博某干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之后又到济南英雄山抗美援朝干部速成班学习两年,1955年9月15日准许复员,因战被评为七级伤残,现在老人浑身伤疤,在左小腿仍有一块弹片没有被取出,用手都能摸得到。

老人与淄博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赵百喜说,根据爷爷的回忆,那时候应该是特殊年代的政治审查,在这里给爷爷一个结论。“爷爷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无愧‘硬骨头连’的连长。”

一个军礼持续26秒

王创举随时带来的还有红一连全体官兵的祝福还有签有现任红一连官兵名字的连旗。大大的红旗展开后,老人的眼神清澈动作凝重,他仿佛回到了朝鲜战场上,对着连旗敬礼同样又是对着连旗宣誓“埋头苦干不畏难 团结拼搏永向前 对照纲要练硬功 争创一流红一连”。

现场的视频记录下来,老人敬礼的动作持续了26秒。或许对于常人来说这不算什么,可是在他的女儿赵秀芳和赵梅看来,老父亲做出了她们谁也没有想到的动作。赵秀芳说:“老人9月1日因为肺炎住院10天,出院回家这几天几乎都是躺着,吃药喝水都是喂他,说什么也没想到他今天能坐起来了。我想可能真的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支撑着他,他是‘硬骨头连’的连长,他要给后人做出表率。”

为了完成赵永成的心愿,此次红一连为老人量身定做了四套军装,来满足老英雄的心愿。同时还带来了签有红一连全体官兵名字的连旗。

老人佝偻的身子更换衣服已然不太方便,可是老人执意要换上军装。换上军装后,老人两手努力去抚摸自己的衣领,努力了几次都没有如愿。这个动作现场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老人整理军容的动作。

为了让老人看到部队其他官兵的风貌,王创举现场与部队进行视频连线。赵永成说,团结一致永向前,不怕死不怕累向前冲,只有向前才是好汉。视频另一端,现任红一连连长庄振帅带领战士们为老连长献上热烈掌声和庄严军礼。

强打精神见“家人”

9旬老兵再讲上甘岭

9月16日10:30许,记者来到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办仓上村赵永成家中。躺在病床上的赵永成身体非常虚弱,大病初愈后,老人挂在鼻子上的吸氧装置还不能取下来。他的儿子赵斌,女儿赵秀芳和赵梅在护理着老人,不断告诉老人,一定不要激动。

“昨天告诉我父亲说是部队要来人看望他,可把他高兴坏了,昨晚上几乎一宿没睡,今天早晨5点就起来了。他这么大年纪了,没见他还有啥事能这么激动。”赵斌说。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情况不乐观,医生特别交待一定注意老人的情绪千万不能过于激动。几名子女商量后,从抽屉里拿出了速效救心丸喂老人服下五粒。此时,老人始终躺在床上,似乎在积蓄力量又像是在努力起身,可是都没能如愿。老人的口中也只有含混不清的几句话,可是当王创举一行到达后,老人却努力坐起来,语言也变得铿锵有力。

回忆起上甘岭战场上的情景,赵永成说,当时他带领一排二排,指导员带领三排,从两个方向进攻537.7高地北山,两侧迂回共同出击。当天的战斗异常惨烈,己方作出了很大牺牲,可是也取得辉煌战果。红一连连史上记载,1952年10月15日至16日15时,红一连共歼敌500余名。

看着老人身上的伤疤,摸着他腿上再也取不出来的弹片,红一连三排排长王帅非常激动。他说,此行非常受教育,是洗涤心灵的过程,从老前辈身上更好体会英勇顽强和无私奉献。

短短的捐赠结束后,老人的子女连忙让他躺下休息。记者注意到,老人一直在盯着连队赠与的连旗,嘴角不断的抽动。听不到老人说什么,可是子女在服侍他换下军装时候,老人说帽子不要摘。子女们都笑了,知道老人这是不舍,也知道这是老人找到老部队后的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

所有勋章捐赠给部队

在赵永成家中,老人有个盒子,珍藏着老人的各种勋章,老人视若珍宝。拂去岁月的尘埃,每一枚背后都是血与火的故事。记者发现,在老人的纪念勋章里,除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所得的外,还有解放华北、解放华中、解放西南纪念勋章,这是老人跟随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从华北一直打到大西南,之后入朝作战的见证。

勋章凝固了赵永成的英雄历史,却也是他当年所在那支连队的辉煌。这一天赵永成做出决定,要把自己所有获得的纪念勋章全部捐献给部队,捐给自己老部队红一连。

赵永成从子女手中接过纪念勋章,然后逐枚转赠给王创举。每一枚勋章背后都有一段没有讲述完毕的故事,每一枚勋章背后却也有着战火和硝烟。王创举每接收一枚勋章敬上一个军礼,就这样完成了交接。这一次的捐赠,传递的不仅是简单的一枚枚勋章,更重要的还有一种精神的传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人在变传承不会断,这就是我们军人的使命,军人的传承,军人的红色基因,这种力量一直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行。我们一定会把老一辈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把我们这代军人应该担负的使命完成好。”王创举说。

目睹了简单的交接仪式,老人的孙子赵百喜心情也非常复杂。一方面他知道这是帮助爷爷完成了一个心愿,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这可能是老人最后的心愿,禁不住潸然泪下。对于爷爷将自己用生命换来的的宝贝捐献给部队,赵百喜说:“把勋章捐赠给部队,是为了让荣誉永远传承下去,作为子孙都非常支持。也想满足老人这种愿望,来让更多人受到教育。”

现任红一连连长庄振帅在与赵永成视频时候说,回想您当年带领连队抗美援朝战火纷争的年代,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脊梁。为连队打出了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旗帜,在您的带领下,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排荣立集体一等功,一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一直以来,我们一代代红一连人,都以你们为榜样、以你们为自豪,埋头苦干、奋勇拼搏。我们红一连永远不会忘记老连长的期望,不会忘记英雄前辈的初心,一定会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使命任务肩负好。我们红一连在此郑重承诺:服从党的领导,牢记历史传承,争做英雄传人;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续写一连荣光,为争创一流红一连而努力奋斗。”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王兵 孙银峰 宫瑞瑞 王兆杰)

责任编辑: 禹亚宁     签审: 王佳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