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是什么?为什么有很多人感觉越来越淡了?

大众日报记者 王佳声

2021-02-09 17:11: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年终岁尾,敬颂新春。每到此时,总是会听到很多人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有仪式感了”“不期待过年了”……“年味儿”真的越来越淡了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年味儿”到底是什么呢?作家冯骥才有这样一段论述:“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

以前的过年是团聚、是享受,现在的过年对于一些人来说反而成为了喧闹和负担。小时候期待过年的时候可以拜年、看春晚、拿红包、吃团圆饭……现在过年的习俗和活动反而成为了人们的负担,甚至有些人开始逃避过年的人际交往。

网友“@微微一笑很倾城”表示,现在束缚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对不重要的人和事看得越来越淡了,过年不再有仪式感了。网友“@夜黑Rich”有同感,长大了,对过年不再有神圣的期待了。

“年味儿”变淡了可能是因为过年不那么特别了,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科技的不断发展,过年的习俗和活动不再是春节独有。以前物质匮乏,春节是人们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过年可以享受难得的闲暇、享受丰盛的饮食、进行有趣的社交和活动;而现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便可以享受优质的物质条件,进行比春节习俗有趣得多的社交,连春节标志之一的春晚也可被更多更有趣的影视节目所替代。过年不再有隆重的仪式感,“年味儿”就变得越来越淡。

网友“@生菜生菜我是菠菜”说,记得小时候,过年的那种快乐感可以从元旦就开始期待了,我们会期待放假、看春晚、拜年、拿红包、一连几天的吃大餐、穿全新的衣服…可现在好像什么都不期待了。我们宁愿碰着无情感的手机向家人说着祝福的话,也不愿意面对面的向长辈表达。

网友“@唯美句”分析,在农耕时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农人一年耕作的基本规律。年节是农闲之时,基本上没多少工作,有大把时光用来准备庆祝节日到来。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迁徙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更快的生活节奏,留给传统节日和亲情交流的时间变少了。以前家里孩子比较多,腊月迎灶王爷贴窗花,全家人欢聚一堂,形成浓浓的年味儿;过去人们春节不是很忙碌,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走亲访友,举办各种民俗活动,现在人们大多都是几天假期,一些时间都消耗在了路上。春节不再是人们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庆祝的节日,“年味儿”自然就越来越淡。

过去人们的住宅大多是平房大院,方便于邻里之间的走动,现在的高楼大厦缺少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与热情,基本上都是闭门过年,显得年味儿淡了。

网友“@请叫我女神菁”表示,以前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快过年时,大家张罗着年货、装饰,互相串门儿都能看得见,热热闹闹的气氛,一个家里有几个孩子,吵吵闹闹。现在孩子少了,楼房也把大家的热情隔离开了,就连拜年都可以一部手机就解决了。

“年味儿”不仅是春节一天的仪式感,也是从腊月就开始的对春节的准备和期待。而现在的人们大多忙于学习、工作,年假时间并不充裕,比起把时间用于庆祝春节,人们更愿意把年假用于休息、娱乐、提升充实自己,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忙年”反而成为假期休息的负担,“年味儿”也就变得越来越淡。

虽然很多人嘴上说着“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但在心里仍是最重要的节日。时代发展,人们拥有更加多元化的生活选择,过年的文化形式和内容表达也随之改变。“年味儿”可以有更加多元的表达,“年味儿”不仅是线下过年的团聚热闹,也可以是“网络大采购”、“线上拜年”等线上庆祝方式,“年味儿”也在不断演化,能过出新的味道。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佳声 实习生 于子越)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