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越贵打车越贵?你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吗?

大众日报记者 王佳声

2021-03-05 19:57:1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报告显示: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对此,有些网友表示“不会吧?还有这种操作?”也有些网友感觉有共鸣,认为存在这种现象。网友“@我是爱吃瓜”说:我男朋友经常打车,然后上次我俩对比了一下,同样地点,我男朋友打车要31元,而我只要23元。网友“@许玮甯FansClub”也表示:明显感觉到从去年到今年,感觉网约车越来越贵了,希望国家监管各大打车、外卖、购物网络平台。

根据手机型号和价格确定打车的类型和价格的做法,有“大数据杀熟”之嫌。网友“@JF-1314”调侃说:滴滴急死了,我这是大数据杀熟,又不能解释,总不能直接承认吧。

其实,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早有前科。2000年时,亚马逊搞了一个差别定价“实验”(这个实验堪称是互联网有记录的“大数据杀熟”始作俑者)。这项实验给亚马逊上的Titus碟片报价,老顾客是26.24美元,但在老用户删除cookie(一种收集用户历史数据的程序)后,报价变成了22.74美元。不巧的是当年也被用户发现了。事情曝光后,亚马逊面临大批消费者的口诛笔伐,无奈亚马逊的CEO贝索斯不得不亲自出面道歉,并停止了这项实验。

国内也有涉嫌“大数据杀熟”的例子。2019年3月10日,有网友爆出携程购票退回重选时显示无票,然而重新搜索后价格贵了近1500元。随后,携程就此事发表道歉声明,称是系统Bug所致,否认了“大数据杀熟”一说。

天猫更是曾被曝出多种“大数据杀熟”行为。2020年3月,天猫超市被用户爆出88VIP价格甚至比普通用户购买的价格更高的情况。当时天猫官方客服回应称“系统异常”。2020年9月,中国科技新闻网又报道了天猫超市的同一种矿泉水在新用户那里价格明显低于老用户。

网购的“大数据杀熟”行为,可以通过不同账号比较同一商品价格看出,相对比较容易调查。而打车软件的“杀熟”行为则显得更为隐蔽,不易被用户察觉。

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看人下菜碟”,这是对于数据的滥用以及对用户的不负责任。消费者虽然可以通过不同平台交替使用,及时清理历史数据等防止被平台“杀熟”,但这实属无奈之举。问题的根源在企业,互联网企业若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要讲诚信,避免成为“技术恶论”的践行者。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互联网平台,还市场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将于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修改反垄断法及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议案,其中就包括建议立法禁止协同行为,规制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等行为。

你遭遇过网络平台的“大数据杀熟”吗?对于这种行为,你怎么看?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佳声 实习生 钟圆 报道)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