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神舟十五一鹤冲天:一个人的24年和一群航天人的30年

大众日报记者 周学泽

2022-11-30 08:51:0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周学泽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一鹤冲天,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重要时刻。

这里边,有一个人值得特别关注。1998年我国首批选定的14名航天员中,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邓清明,终于在本次神舟十五飞行任务中圆梦。为了这一梦想,他坚持了24年,如今他56岁了。

我们中国人有“在事上磨”的传统和精神,唐贾岛诗曰:“十年磨一剑”,当生命以十年计的时候,是短暂的,也是残酷的,但我们的航天员已经超越了“十年磨一剑”。在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中,蔡旭哲以12年的坚持不懈,终于获得执飞重任;如今,邓清明以24年的坚守获得执飞神舟十五的机会,打破最长“等待”纪录。

多次备份、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邓清明说:不管飞天之路多么艰难,他从未想过放弃。2014年,航天员大队有五名航天员因为年龄原因停航了。停航停训仪式后,同是“神九”“神十”飞行任务备份的陈全对邓清明说:“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努力,不要放弃。”邓清明说,这辈子,他都忘不了这句话。每一次任务过后,他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归零”,抛开过去,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神十五”升空前,邓清明的女儿邓满琪写给父亲一封信:我的父亲是航天员,终于,我将看着你飞向太空。这里边,是女儿漫长期盼后的喜悦,更是对父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欣慰。

坚守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航天人。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除了航天员,后面有难以计数的幕后英雄在默默坚守。神舟十五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关键节点,一群航天人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为此坚持了30年。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确立了“三步走”蓝图:第一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第二步,突破出舱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我国飞天第一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完成第一步;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航天员翟志刚于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完成第二步。此次神舟十五发射成功,中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船三舱构型,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驻留,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然而,航天人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他们的目光已经瞄准了下一步。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本次发射现场,火箭和一钩弯月同框,形成“箭月同框”的美景,在朋友圈疯传,这是一种巧合,也可以是一种隐喻,更有望成为现实。

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经具备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的条件,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季启明表示,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脚步不会只停留在近地轨道,一定会飞得更稳、更远。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突破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登月任务实施方案。这些工作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已经具备开展工程实施的条件。

三十而立,我国航天事业在几十年的奋斗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离不开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背后是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跃升。我们为祖国的日新月异自豪,也为航天人的坚守和贡献而感动, 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责任编辑: 鞠杰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