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力量改革攻坚科技为民奋斗有我 ——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发出倡议

2020-05-30 10:17:1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值此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谨向奋斗在全省各领域各战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热烈祝贺!为团结动员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时代使命,勇担时代重任,谨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如下倡议: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个人理想信念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相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弘扬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遵守学术道德,恪守科研诚信,崇尚学术民主,维护学术尊严,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二、勇担时代重任,做改革攻坚的推动者。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决策部署,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要围绕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需求,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需求,加强科技供给,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

三、坚持科技为民,做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须臾不忘以人民为中心,要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真正让有影响、用得上的科技创新成果造福人民,使科技文明普惠共享。要立足以科学技术改变人民生产生活方式,把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当好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和科学方法的倡导者,打破科学事业与公众之间的藩篱,厚植科技创新的社会土壤。

四、发挥专业专长,做科学决策的建言者。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围绕人才、卫生、科教、金融、环境等改革攻坚重点领域,紧扣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前瞻性、针对性建议,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治国理政提供科技思维,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当好参谋助手。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程上,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崇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铆足劲,加油干,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0年5月28日

为庆祝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8日,以“健康中国、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山东省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上,来自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代表李术才、史卫峰、贾新华、朱俊科、李桂发等10位科技工作者分享了他们从事科研创新、科学普及工作的事迹和感受。

强化交叉融合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实施

李术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大学副校长、教授,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等灾害预报与治理研究工作

我带领的岩土工程团队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的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地下工程建设中突水突泥、塌方等重大灾害防控的重大难题,成功治理30余起重大地质灾害,涉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山等领域,遍及24个省区市230余项工程,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中,首先要强化交叉融合创新,为实现群体性科技突破提供引擎。加强部门协同,完善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物理空间配置等激励保障政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培育一批引领性的前沿新兴交叉科学研究方向,成为学校交叉学科、杰出人才、重大成果产出的策源地。同时,采取多元化、跨领域兼容并包的开放推广模式,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孵化基地,与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形成跨行业多样性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拉动多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山东落地开花。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和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贡献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加强传染病研究  科学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

史卫峰  山东省科协九届委员会常委,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教授,山东省高等学校新发传染病病因流行病学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新发和再发病毒性传染病溯源及传播规律研究

我主要从事新发和突发病毒性传染病溯源及传播规律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团队始终奋战在新型冠状病毒分析与研判传播途径的战线上。通过与中国疾控合作,快速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原因、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国际释放;与山东省疾控中心等单位合作,获得216个山东省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初步揭示了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与变异规律。目前已累计向国家疾控中心和科技部提交60余份疫情研判报告,为研判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变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体现了大国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建议加强传染病相关研究,以提高科学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的能力。一是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疫苗和药物研究的投入。二是加强临床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监测。三是尽快成立一所高水平的以新发传染病研究为特色的重点实验室。四是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传染病研究人才来鲁工作,切实提升我省传染病研究水平。

中西医协同抗疫:始于信心  终于坚持

贾新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2020年1月25日,我作为山东省第一支援助湖北医疗队普通医疗救治组的组长到达湖北黄冈,于1月27日进驻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中西医协作的办法,使用了中药汤药、中药熏蒸、艾灸等多种方法,有效地将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发挥出来,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在疾病治疗目标上,中西医是一致的,它们不是一对矛盾,二者可以更好地配合,疗效是二者更好协作的目标和基础。在抗疫一线的实践探索证明,只有加强二者之间的深入沟通与了解,在临床实践中才有可能更好地相互协作,产生1+1>2的效果。

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无数的成功案例让我们看到,建立紧密型、常态化中西医协作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应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不断探索总结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临床救治中的有效方法。

科技兴农  科普惠民

朱俊科  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农艺师、教授,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科协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育种

作为一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多年来,我带领公司紧抓育种不放松,截至目前,已主持选育国审小麦品种3个,省审9个;国审玉米品种1个,省审3个,累计推广良种4000多万亩,增产粮食24亿多公斤,为农民增收48亿多元。

在多年的农业工作中我发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者年龄越来越大,基本上都在60岁左右,谁来种地的问题愈发突出。特别是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加显示出粮食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会同院士专家团队,共同启动了国内首家生态无人农场,致力于实现小麦玉米的耕、种、管、收、测全程无人化和半无人化,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作出示范。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始终牢记科协“四服务”职责定位,努力成为科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科协工作的有力推动者。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种,为国家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出应有的贡献。

牢记职责使命  建功立业新时代

李桂发  德州市科协办公室主任。先后在禹城市莒镇社区、董屯村、辛寨镇前贾村担任第一书记

2015年3月起,我先后在禹城市莒镇社区、董屯村、前贾村担任第一书记;2020年4月,经组织遴选到德州市陵城区糜镇杨家村任党支部书记。针对村里的发展无思路、无想法,致富无门、增收无路的情况,我带领支部成员流转土地种植土豆,当季获得丰收,村集体增收3万元,一下子让村里群众看到了希望。在村级层面上,我和党支部探索出一条支部引领、产业富民、村社融合、合股联营的路子。因为乡村振兴的出路在镇(村)社融合,重点在产业发展,增长点在信息化、智能化,亮点在创业创新。所以在镇级层面上,我在陵城区糜镇探索建立了镇、管区、村、社相融合的“智惠党建产业富民联合体”,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德州模式。驻村帮扶,驻的就是真情,帮的就是实意。希望通过我们驻村干部的努力,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让每一位村民都走上致富的道路。

创新棉花生产技术  服务农民切实需要

董合忠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棉花栽培与育种研究工作

我从事棉花研究25年,创建全国棉花主推技术3套,育成5个棉花新品种。这些创新成果在我省乃至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

20多年来,我们的研究方向一直紧贴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契合国家战略需求,技术路线服务农民切实需要,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新棉花生产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服务农民切实需要,为国家、为人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坚持理论创新与应用结合  服务山东改革发展

刘培德  山东省科协九届委员会常委,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我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服务地方战略需求。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管理决策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团队瞄准信息融合与智能决策领域的关键重大和国际前沿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与方法。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实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需要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奋斗。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加快实现科技强省、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坚持科技创新  实现国产内燃机工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

王树汾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研究总院首席设计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长期从事发动机研发设计工作

我国的内燃机行业起步较晚,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现阶段国内像重汽等主机厂的重型车用柴油机水平已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家863项目资助下,中国重汽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山东奥福精细陶瓷有限公司、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等单位经过10余年的努力,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了民族品牌后处理技术和国产重型柴油车的无缝对接与规模化应用。《满足国IV标准的重型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有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和我的同事们将继续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为我国内燃机工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让算力赋能新时代美好生活

潘景山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济南市科协九届委员会副主席,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方向研发工作

超级计算机被誉为信息时代“皇冠上的明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超级核心”,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济南超算建有国内首台完全用自主CPU构建的千万亿次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其建成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处理器构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济南超算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在天气预报、海洋预报、信息安全、航空航天、金融分析、新材料和新能源等诸多应用领域大显身手,精准支撑我省“十强”优势产业,成为促进全省基础科学创新和重大技术攻关的重要手段。纵观全球科技形势,当今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汹涌浪潮,算力已成为新态势下的重要生产力。

奋进新时代  勇做科研追梦人

吉兴香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处副处长、二级教授。主要从事制浆造纸绿色化学与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有爱国爱党情怀,科研工作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我们课题组围绕农业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原料替代进口废纸并实现绿色造纸这一主题,按照“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示范”链条式设计及“清洁制浆—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绿色环保交叉融合的模式,在多个方面取得研究突破。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有宽广胸怀、大局意识、战略视野,既要把自身科研工作做精,还要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工作长期稳定发展培养好接班人。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经常学习和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国家的科研政策,准确把握我国科技事业的规划发展方向,为成为一名社会主义优秀科技工作者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晁红秀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