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巴味渝珍 香落齐鲁!鲁渝扶贫协作再上新台阶

2020-09-23 14:06:3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山东与重庆,两地跨越千山万水,因为东西协作扶贫结缘,谱写出一曲鲁渝一家情的扶贫赞歌,两地人民心手相牵,共同在圆梦小康的路上砥砺奋进。

近年来,鲁渝扶贫协作持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政策机制,推动两地高层互访成为常态,结对帮扶不断深化,助力扶贫更加精准,产业合作稳步推进,劳务协作扎实开展,干部人才交流更加广泛,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共战脱贫、共赢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形成了东西扶贫协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模式”。

在“山东模式”的助推下,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扶贫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联合主办“巴味渝珍 香落齐鲁”鲁渝扶贫协作消费扶贫产销对接活动,已经成为深化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的“金字招牌”,鲁渝扶贫协作再上新台阶。

“鲁渝协作 相扶香橙”万吨奉节脐橙进山东

精准施策,组团扶贫结硕果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只要我们啰喂,多勤快啰啷啰;不愁吃来,不愁穿啰,啷啰……”这是诞生在重庆的一首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如今,山城重庆乡亲们的生活,就如同这首歌一样,朝气蓬勃。

华溪村,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户籍人口542户1466人,贫困户85户302人,是石柱县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山东省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多层面帮扶,激发华溪村内生动力,全面助力华溪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山东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办事处、南石社区、山东裕民集团分别与华溪村建立了镇村、村村和村企3个层面的扶贫帮扶关系,帮助华溪村开展人才培训、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劳动就业等,全方位助力华溪村脱贫致富。

酉阳县油茶种植基地

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纽带桥梁作用,精准策划产业项目,提升贫困户参与度,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援助华溪村90万元发展药用栀子、吴茱萸、白菊花等中药材和脆桃种植,已种植中药材及蜜源植物3000余亩;完成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安装了产业监控设备;援助200万元建设蜂蜜深加工扶贫车间,形成集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9年实现村集体新增收入10万元,2020年将实现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解决贫困群众就业35人,全乡542户1466人受益。

华溪村的蝶变,是山东“组团”扶贫协作的生动实践与真实写照,离不开山东与重庆搭建的科学扶贫协作政策体系,离不开山东帮扶干部的真情、真心付出。

在东西扶贫协作路上,山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整合用好鲁渝扶贫协作各类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形成脱贫合力。山东与重庆双方密集出台政策意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山东省重庆市深化扶贫协作战略合作协议》《山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方案》《重庆市鲁渝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方案》《重庆市关于支持鲁渝扶贫协作若干政策》和《重庆市关于完善鲁渝扶贫协作对接机制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意见,两省市和14个对口市县,每年都出台年度重点工作事项和工作要点,明确了目标方向和各项保障措施,健全完善了扶贫协作政策体系。

2017年以来,山东先后选派了3批共计57名挂职干部来渝帮扶,充分发挥在两省市间沟通衔接中的纽带作用和在协调资源、集成政策等方面突出优势,在一线协调推进帮扶工作、落实相关帮扶项目,成为重庆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苦心人,天不负。2019年度国家考核中,山东重庆两省市均位列“好”的等次,重庆实现所有贫困区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12%。

如今,在重庆大地上,越来越多像华溪村一样的古老村庄迸发出活力,亿万村民信心十足、干劲十足,马不停蹄为幸福奋斗,正在大踏步奔向小康之路。

产业兴旺,扶贫效果更持久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万州区发改委党组成员、济宁干部曹海成表示,近年来济宁万州两地深化对接,全面推动扶贫产业合作,“力争实施一批‘靠得住’的扶贫产业”。

天麻产品深加工,有效提升中药材附加值

同样,石柱县政府党组成员、淄博干部李镇江充分认识到,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从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入手,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长期机制,才会有的放矢。既要输血,更要建立造血机制,扶贫才有动力和可持续性。”

石柱县有座七曜山,七曜山有一味从天而降的神草——富硒乌天麻。在洗新乡丰田村,云雾缭绕山间,山脚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温室大棚。大棚里密密麻麻摆放着蜜环菌棒,这是乌天麻的重要营养源。

蜜环菌的培育技术、天麻良种繁育技术,是硒旺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独家秘笈”。几年前,硒旺华宝总经理李守宝还在愁资金、销路,在山东帮扶干部争取下,200万元帮扶资金给他吃下“定心丸”。“我们在3个乡镇推广商品天麻1000亩,预计产值6000万元,带动500余人参与天麻、食用菌种植。”

山地高效农业食用菌种植项目

“富硒乌天麻亩产可达4000—5000斤,每斤售价都在20元以上,每亩可净赚3万—4万元。”洗新乡乡长冉瑜表示,丰田村种出了“金疙瘩”,带动367户贫困户脱贫。如今,天麻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特色农业、林下经济、扶贫产业集聚的亮点产业。

“两垄秋洋芋需要间隔多大距离?”“秋洋芋的种子和春洋芋的有何不同?”在丰都县海拔400多米的余家坝村,一场小雨过后,丰都县马铃薯专家江金明正在向50名农户传授马铃薯种植技术。像这样的田间课堂,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

丰都县马铃薯种植项目

余家坝村全村农户都已种植了马铃薯,缘于滕州马铃薯的优良“基因”:产量高、卖相好、价格高,且适宜丰都县高中低海拔地区种植。枣庄市、滕州市、丰都县党委政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金融支持”的“链条式”帮扶模式,推广建设了1.8万亩滕州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亩产300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5000元,小土豆催生大产业、助推大扶贫的效应正在逐步扩大。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结合重庆贫困区县区位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种植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先后在酉阳、万州等地实施黄河口大闸蟹、芦花鸡养殖等产业化项目,在开州、石柱、丰都、城口、巫溪等地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和山楂、马铃薯、蜜桃特色园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建设开州鲁渝现代农业产业园、鲁渝先进制造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示范基地69个,直接惠及重庆贫困群众十余万人。

千人开镰现场

脱贫不返贫,日子更红火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扶贫。”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怎样确保已经脱贫的贫困户不返贫还能致富?

答案在山东东西扶贫协作帮扶干部的实干与担当中,答案在沂蒙精神和红岩精神薪火相传、紧密结合中,鲁渝两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化多层次、多领域结对帮扶,共同造福山城人民——

烟台市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巫山县设立博士工作站,引进现代高效农业等博士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等工作,为农村发展提供咨询,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为农民生产提供指导。

东营市在酉阳县大力推广中华绒螯蟹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建立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绿色产业扶贫协作模式。

潍坊积极引导东部企业到开州投资兴业,建设鲁渝产业园,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借助潍坊现代农业技术成熟优势,探索“精准投入+技术培训”“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建设鲁渝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智能连栋温室等12万平方米,辐射带动周边5镇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两大园区已经成为贫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的新引擎。

石柱县辣椒研究所所长谭杨国(左二)向山东支农挂职干部介绍今年的辣椒新品种培育情况

淄博市为石柱县武陵山辣椒研究所争取山东省援助资金300万元,在三河镇大林村建设辣椒科研示范基地,育成推广新品种使辣椒单产增加20%—30%,亩增收约500元,全县椒农每年可增加收入约5000万元。争取山东省“一圈一带”基金为重庆石柱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注入基金1000万元,创新开展东西扶贫“资本+产业”协作新模式,发展黄连、黄栀子等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亩,3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带动170余户贫困户脱贫。

济宁市加强与万州区扶贫产业合作,利用援助资金380万元,撬动企业投资454.3万元,在梧桐村打造国家级汶上芦花鸡繁育基地,形成年出栏10万只成品鸡、200万只鸡苗的生产规模,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援助郭村镇390万元、柱山乡200万元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发展食用菌产业,亩产值达到1万—3万元;援建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49户贫困户增收,吸纳158人就业。

山东各地积极开展“巴味渝珍·香落齐鲁”重庆农产品进山东系列活动,消费扶贫渐入佳境。今年以来,充分发挥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平台作用,促进产业合作、产销对接,进一步拓宽重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尤其是9月份全国消费扶贫月期间,齐鲁大地掀起新一轮消费扶贫热潮,重庆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渝货进山东”在金秋时节收获累累硕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着一个又一个优质帮扶项目在重庆大地落地扎根、开花结果,越来越多贫困户心中有了奔头,生活有了希望。万州区龙驹镇贫困户张定美,就是其中的典型。

万州县芦花鸡繁育养殖项目

张定美受过腰伤,干不了重活,父母年老多病,家中还有两个小孩,经济负担很重。2017年汶上芦花鸡“飞”进梧桐村,作为托管代养的贫困户,他购买了500只鸡苗,当年就挣了2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山上散养了2000只芦花鸡,准备大干一场。“我现在就是要好好把2000只芦花鸡养好了,到下半年出售后,我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早已脱贫的张定美眼神中充满希望,他将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开启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 晁红秀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